■ 记者 刘露
“现在俺们村的人气旺了,大家口袋里的钱也多了,我的生意自然也就好了。”11月26日,记者在烈山区古饶镇谷山村,见到了正在忙着准备游客“订单”的80后任明军。前几年,在宁波打工十年的任明军选择回乡创业,和妻子在村口经营起一家小餐馆,如今预定不断,生意红火。
谷山村位于古饶镇东北部,依山而建,辖10个自然庄,东汉竹邑侯国国都遗址位于此村,是我市最古老村落之一。该村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潜力大,人口近5000人。但一直以来,由于该村地理位置偏僻,人均土地面积不多,只靠传统农作物种植很难达到“奔小康”的目标。虽然有“远近闻名”的经济作物柿子、西瓜等农特产,但形成不了可观的种植规模,以至于当地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
“2018年之前,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上是空白,村‘两委’想给群众办点实事,可惜囊中羞涩啊。”谈到三年前村集体的窘状,村党总支书记王中华仍难掩失落。“等、靠、要”来的上级拨付资金成为了谷山村唯一收入来源和“遮羞布”,谷山村更是成为了典型的“空壳村”。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
为了给家乡人民增加收入,改变村里“无钱为群众办事”的现状,2016年,多位谷山村民前往山东临沂考察时发现,种植芦笋的市场行情广阔,销售价格较高。于是,几位谷山村民自发筹集资金400多万元,从村里流转500亩土地,尝试种植这一“摇钱树”,期盼着一旦成功便可在村里推广种植,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大家憧憬着未来、即将看到曙光的时候,2018年夏,台风“温比亚”给我市带来的那场历史罕见强降水,让谷山村的致富希望一夜之间全部化为泡影。
“只要我们谷山人始终朝着致富目标走,心里揣着过上好日子的梦,就肯定能成功。”去年,在谷山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上,村“两委”和大家痛定思痛,一致决定再次向富裕的山顶发起冲锋:利用这些年村里积攒的8万元“家底子”,远赴浙江绍兴请来君睐红梨尝试种植。说干就干的谷山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山而建的60亩君睐红梨试验梯田迅速开辟出来,等待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结出致富香梨。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和曲折。“我们没有科学的种植技术,又对它管理不善。”今年,承载着谷山村群众希望的君睐红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挂果规模和质量。创业失败的谷山村,再度陷入低谷。
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要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明确措施、科学规划。今年以来,古饶镇总结经验,设计“村级集体经济整镇推动项目”,由镇党委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牵头适应个别村的合作型大项目,解决各村“单兵作战”势单力薄的问题。古饶镇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参加集体经济发展培训,赴省内外集体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观摩学习、经验交流、挂职锻炼,召开村书记集体经济发展研讨会,提升全镇和各村(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意识。
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不断壮大,要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求发展,靠提高自身素质去竞争。去年以来,谷山村开始梳理排查和清理不规范的“历史遗留”合同,将闲置的集体资产合理利用起来。目前,1300亩山地重归集体所有,正在慎重考察产业项目。长期被私人占用的村集体水塘、耕地通过村民理事会评议被一一收回,重新发包。村里原来的闲置校舍,也租赁给了一家培训机构……一股股村集体经济的活水正在慢慢汇聚。
“我们村现在积极与项目对接,承包建筑垃圾、动物粪便处理等服务。”王中华告诉记者,落户该村的正邦高新技术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除了每年可以为集体经济带来7.5万的地租收入外,还可以带动村里200人的就业。
11月10日,近3公里的谷山环山步道破土动工,这也标志着总投资6000万的谷山村集体经济发展及美丽乡村示范项目正式启动,一条为谷山村量身打造的“农业+文化+旅游”致富大道开始架设。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早在今年10月,谷山村就成立了竹邑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着手筹备项目施工中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管理服务,并与施工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承接项目中绿化、基建等零星工程,不仅给当地群众提供了200多个劳动岗位,让大家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还在积攒宝贵技术管理经营经验的同时,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这两年,村里发展得不错,致富机会也多了,不少像我一样在外打工的乡亲开始返乡创业。”任明军告诉记者,前些年,谷山村既没有水泥路,也没有垃圾站,别说城里人不到这个村子,就是本村人也不愿意呆。
如今的谷山村,早已不是“刮风土满天,下雨泥满身”的旧面貌。每年入秋时节,谷山村800余亩柿子漫山遍野,挂满枝头,吸引了八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见证着这座小山村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