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陈陈
11月13日清晨,初冬暖阳照在淮北大地,一个新的工作日开始了。
在相山区蓝宇广场北侧的人行路段上,42岁的于辉手拿出票机,守着18个城泊车位,用心记下每一辆进出车辆时间和缴费情况。“真是党的政策好,不然哪能有这份工作。既能照顾家,下班也不是特别晚。”于辉质朴的笑容里洋溢着满足。
在东街道铁路社区,听力残疾人朱警春正和其他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录入系统。“之前一直在外打工,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现在终于安稳下来了。只要付出耐心和细心,真心实意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就一定能干好。”朱警春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对这份工作的珍惜。
在相山区应急管理局,崔海芳正坐在电脑前接收文件。因形象气质不错、表达能力较强,她平日里除了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外,还承担解说接待工作。“这份工作不仅能维持我的生活开支,更成为我的精神支柱,让我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崔海芳眉宇间流露着自信。
……
像于辉、朱警春、崔海芳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公益性岗位。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副局长宋军告诉记者,我市每年都会有大约2000个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零就业家庭成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长期失业人员,以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失业人员等七类人群。而这一举措仅仅是我市贯彻落实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安徽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以及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有关文件要求,聚焦重点人群拓宽渠道的方式之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事关每个家庭利益,也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尤其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可避免对一些建筑、餐饮、文娱、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的就业造成影响,有效实施稳就业、扩就业,缓解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显得特别重要。宋军表示,作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主要职能部门,市人社局在精准排摸、优化流程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加大分级再就业服务力度、对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给予补贴、加大公益性岗位托底保障等具体举措,广开就业门路,打好稳就业工作的“组合拳”。
据统计,全市共托底安置1146名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7276人,2226名新登记失业人员参加培训,拨付培训补贴287.9万元,为2.3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临时物价补贴119.72万元……看着这组数据,相山区人社局劳动就业指导站工作人员崔小军发自内心地笑了。
她告诉记者,长年和失业、无业群体打交道,让她看到了这一重点群体生活的不易,而她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落实落细就业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更是让他们的生活有奔头,进而实现人生价值。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我市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同样取得了积极成效。市人才中心副主任李彦群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累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3143个,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一对一”帮扶3355人,举办高校毕业生线下招聘会55场,达成就业意向1248人。
此外,在遵循公益性岗位政策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我市还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统筹考虑乡村建设实际需要,开发农村保洁、治安、护路、管水、扶残助残、养老护理、林区管护、公共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维护等乡村公共服务类岗位,优先安置有能力胜任岗位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目前,扶贫公益性岗位在岗5341人,新增农民工转移就业2.26万人。
让普通高校毕业生学有所用,让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事做、有钱挣,让创业者能够享受一项项优惠政策……全市上下正努力交出一份满意的就业惠民答卷,让更多人找到对美好生活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