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

第A04版:

皖北江南生态美 绿水青山展笑颜

——建市以来我市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重大变化

■ 记者 俞晓萌

踏入相山公园,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自然,幽幽小道,流连忘返。

漫步美丽南湖,湖面浩淼平静,湖岸绿树成荫,泛舟其间,不亦乐乎。

行经长寿南山,乡村清幽静谧,果蔬茂密飘香。田园采摘,此乃幸事。

千畴绿景万轴画,满城苍翠碧无尘。俯瞰淮北,从城市到农村,从平原到山间,高低起伏的青翠,错落有致的景观树,“绘”成了一幅壮美的绿色画卷,使得淮北“城在林中、村在景中、房在园中、人在绿中”,绿意盎然,魅力无限。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强烈期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不懈实施荒山绿化,整治绿金湖、碳谷湖等采煤沉陷区,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实现了由“灰”向“绿”、由工矿型向山水生态型的转变,“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城市空间格局正逐步显现。

一山一水皆是景

相映生辉展风姿

把“三山”作为城市盆景来雕琢,把“六湖”作为城市绿肺来维护,把“九河”作为城市风景线来描绘,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形态实现“依山”向“拥湖”转变。

相山、泉山、龙脊山,沿城市外围绵延环抱。峰峦不断,重重叠叠;白石千姿百态,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处处藤萝掩映,佳木葱茏,奇花闪烁。

朔西湖、古乐湖、碳谷湖、绿金湖、南湖、乾隆湖,犹如六颗璀璨明珠镶嵌城中。清风徐来,水波荡漾;湖边柳荫垂碧,疏疏修竹摇青,郁郁乔松凝翠。

新濉河、岱河、龙岱河、闸河、西流河、跃进河、老濉河、东相阳河、洪碱河,似九条丝带交织穿城而过。波影清澈摇曳,两岸柳绿桃红。

相山,淮北市民的后花园。由于城市发展,游人量远远超过公园接待能力。为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市委、市政府决定扩建相山公园,沿山脚布设公园绿地,高标准建设相山风景区。新建长山公园、惠泽公园,修建环山景观步道、登山梯道、山脊游人道路,内部改造相山公园……建成的相山风景区内,相山公园、惠泽公园、儿童乐园、相山动物园、刘开渠纪念馆等主题公园,镶嵌在群山翠绿之中。

妙笔绘美景,相山展新姿。相山之美在于古寺禅房、绿波翠谷、悬崖峭壁、野草闲花,天然真趣。

从相山之巅向城市的东南方眺望,绿金湖如同巨大的翡翠。

2019年4月21日,2019淮北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如期而至,它以最美的姿态、最大的热情,迎接近万名国内外跑友体验淮北发展的脉动,感受半城山水半城绿的怡人美景。选手们以奔跑的姿态经过创新大道、绿金湖和碳谷湖沿岸等地,沿途绿树美景相伴,湖光潋滟围绕,大家一路奔跑一路欣赏秀丽风景,一路感知千年相城的厚重文化。

“城市干净整洁,人们热情好客,无论是自然美景还是人文景观都非常棒。”说起到淮北参赛的感受,来自安庆的选手段波不停地夸赞道。

绿金湖,是西部老城与东部新城的中间衔接带,治理前为闸河煤田采煤沉陷区,是名符其实的城市“黑伤疤”。

民之所愿,政之所向。实施绿金湖治理是淮北人多年的梦想与期盼。作为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的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项目的二、三期工程,绿金湖治理项目总治理规模3.61万亩,总投资22.2498亿元,成为以城市绿心为主题,集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金中央公园。

再向南放眼望去,南湖水面波光粼粼。走近些再走近些,垂柳依依,一群孩子在湖边的步道上,尽情地奔跑欢笑……

南湖,它因杨庄矿采煤沉陷形成,曾是一片荒草废滩。

为了将南湖景区打造成淮北市旅游品牌,市委、市政府按照“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有序地对南湖景区进行了规划与建设,并委托清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南湖景区详细规划》,对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做出科学规划,并多次与设计单位就具体的项目建设进行沟通对接。

在众多的关爱中,南湖湿地公园成为十大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还是国家矿山公园,也是全国首个在煤矿开采形成的沉陷区上建设而成的湿地公园。

面对沉陷之殇,淮北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充分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数十年如一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誓将采煤带来的“黑伤疤”治好。

“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莲藕,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如今,淮北的采煤沉陷区治理经验,被世界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广泛借鉴。

为适应新时代,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淮北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规划“一廊(科技走廊)、一带(中心湖带)、一脉(生态绿脉)”。其中,“一带”就是城市规划区内由六湖组合而成的采煤沉陷区。已经完成治理的碳谷湖、南湖及绿金湖,就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壮大了生态旅游产业,更吸引了恒大、万达、绿地等知名企业来淮投资兴业,加快了城市转型崛起步伐。“依山”变“拥湖”,山水相映诗意栖居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花一树皆有情

满城景色惹人迷

2006年9月,淮北市被建设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成为第二批14个国家园林城市之一。2012年5月,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我市“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称号。2019年11月14日,由国家11部委、单位联合发布的第十届“中华环境奖”获奖榜单上,淮北是全国唯一获得第十届中华环境奖的地级市。

石质山,公认的非宜林荒山,淮北有19.8万亩。

石头缝里能长出参天大树吗?能!灰白色的石质山能变得层林叠翠吗?能!

“以前这里的山头尽是石子,沙随风走,全村只有数得着的几棵泡桐树。”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北山村村民石宗宏对当时的景象仍记忆犹新。自2001年退休以来,他一心投入石质荒山绿化志愿服务活动,硬是在石头缝里“抠”出近两万个石坑,在荒山上种植树木400余亩,还带领周围群众创造了十余年绿化荒山3000余亩的奇迹,演绎了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为了解决山石裸露在外、缺土缺水、植被成活率不高的困难,淮北人民通过长期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七步造林法”,苗木成活率提高到95%。“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壮苗栽植、多级提水、培大土堆、覆盖地膜、修鱼鳞坑”,看似简单的7个步骤,让“石头缝里长出茂密森林”的愿望成为现实。经过几代人的接力,淮北累计绿化荒山13万余亩,栽植各类苗木1100多万株,石质山由灰变绿。

每年植树节这天,市党政军领导都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荒山披上绿装。

如今,翠绿的侧柏在西山绵延成片,茂盛的刺槐、合欢在相山舒展枝叶,东部新城的连片山丘上,石缝间新植的树苗抽出新枝,从山脚到山顶,一直延伸开去。

青山来之不易,对淮北来说更是如此。“保护环境,留住绿色!”这一意识已深深扎入淮北人的心底。从干部到群众,从大人到孩童,“增绿”“管绿”“护绿”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在相山林区有这么一群青春的汉子,他们每天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也没有多少人留意他们的身影。陪伴他们的只有脚下的山石、身边的野草、茁壮成长的树苗……他们就是相山绿化所的护林员,山林的守护神。正是他们,先后处置林区火情100多起,把青春无私奉献给了相山那片绿。

护林员周启峰,从2003年入职的第一天起,几乎每次上班都要独自从淮北发电厂上山,途经妈妈山、狮子山、鹰山、黄里和任井后山……用双脚丈量着30多里的山路,用心看护着那片绿色。十几年间,他走过近10万里的山路,磨坏了200多双鞋,刮破了上百件衣服。“我热爱山里的一草一木,我是看着它们长大的,我已经离不开它们了。”

“开门即见绿,醒来听鸟鸣。”这曾经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梦寐以求的事,如今这件事在淮北人看来再寻常不过。

黎苑新村南门前的“梦园”广场,曾经也是杂乱不堪。自市园林部门利用原有绿地建设了“中国梦”主题公园后,这里成了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与“梦园”广场相邻的是市体育中心和世纪广场公共绿地,这些绿地不仅将城市装点得色彩斑斓、魅力四射,更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游乐场所。

乘着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东风,秉持“让森林走近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生态建设理念,2017年我市开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新征程,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改善自然景观、实施绿化提升工作等举措,营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并于2019年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在推进城市绿化的同时,我市还注重水生态修复,出台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城市内河、湖泊、水塘等封闭水体为重点,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河湖保护、管理、治理力度,不断提升城市河道、湖泊水环境质量,促使城区水体化污为清、减黑增绿。

“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放眼淮北大地,碧绿的湖水、清澈的河流宛如一根根血脉滋养着城市的山林和草木,而山林和草木也涵养着水源。在这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完美的生命共同体,置身其中,让人有一种身处江南水乡的感觉。

一砖一瓦皆是诗

美丽乡村入画来

把规划编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龙头,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民生保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把传承保护优秀乡土文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生态美城之美,有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之美,更有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之美。

“徽风汉韵”的建筑风格,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既有北方农村的规整大气,又有徽乡水韵的细腻典雅。行走其间,一排排农民新居,一栋栋温室大棚,一群群闲暇时正忙着练习广场舞的村民,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双楼村的美好生活。

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我市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要内容,从农民反映最强烈、要求最紧迫、受益最直接的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卫生改厕、道路畅通、绿化亮化等基本任务抓起,统筹城乡供水、供气、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对接,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投入,让基本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美丽乡村有“颜值”,还要有内涵,这个内涵就是文化。

自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以来,郭王村被纳入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从泥泞的乡村小道,到3.5米宽的水泥路,再到七八米宽的沥青路,这条横贯郭王村东西的美好大道,记录和见证了一座村庄的变迁;3400平方米的乡村大舞台,成为了农民群众的休闲场所、活动场所、培训场所和乡风文明的展示场所;围绕乡村大舞台设计的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党员风采廊等6条文化艺术长廊,传承了民间文化、民俗民风。

在我市整合资源、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政策的积极引领下,“一排麻将、众人围观”的传统乡村生活得到了根本性转变。建设文化大院、建成文化乐园,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乡村美好家庭”“贤德榜”等评选活动,潜移默化中,现在“放下农具拿起书,不打麻将学文化”,体育健身、广场舞表演、下棋看书,成了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常态。

近年来,淮北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绿金淮北”的重要内容,科学谋划,综合施策。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连线成片”铺开,打造了一批再现皖北记忆、彰显淮北特色的美丽乡村。

“长寿南山走一走,人生至少九十九。”在南山村村口处,一个巨大的老寿星雕塑微笑迎八方来客。

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南山村,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古迹和文化底蕴的小村庄。村庄内,一条古老的小河穿村而过,有着1400余年的古“唐槐”依然葱翠苍劲,不仅有抱元洞(又名“桃花洞”)、汉化石、清代郑氏民居等遗迹遗存,“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历史传说和“犁下藏刘邦”的传奇故事也发生于此。

结合地域特点,淮北坚持在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位上求突破。山、水、田、园、林融合,突出“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积极发掘本地本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让更多的文化元素置入规划建设之中,使村庄有灵魂,让景点有故事,打造了“四季榴园”“长寿南山”“红色小李庄”“隋风唐韵黄新庄”“全国开放式村部发源地双楼村”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村庄。

如今,农民文化乐园、农村博物馆、村史馆、民俗馆、文化特色商业街、特色文化场所都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而美丽乡村成为了游人的梦中田园、村民的精神家园。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水,不失清澈,山,增添绿意。绿水、青山、笑颜,绘就了一幅幅美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

从“绿色淮北”“生态淮北”到“美丽淮北”,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不懈,生态环境魅力日益彰显。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淮北这座山水生态城市,摆脱了轰轰隆隆、黑烟磅礴的传统模式,按下了更符合现代标准的“绿色”发展键。如今的淮北,城在山中,湖在城中,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绿水青山正一步步变为金山银山……一个更具实力、更有活力、更富魅力的绿金淮北正在扬帆远航。

2020-11-26 俞晓萌 ——建市以来我市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重大变化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60897.html 1 3 皖北江南生态美 绿水青山展笑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