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3日

第A08版:

创新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讲话体会

徐向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7项重点任务,并明确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必须准确把握两个关键词的核心要义及内在联系,依靠创新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的提出,既基于对发展现状中存在的短板或薄弱之处,也基于对未来发展的要求和方向,本身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具有创造性的经济思想最新成果。它作为长三角区域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基本内核,二者既互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一体化是原则、是路径,更深层面是体制机制,科学指明了怎样推进长三角发展;高质量是目标、是引领,更深层面是多维效果,科学指明了建设什么样的长三角。推进长三角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要求,既一体安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又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合作突破。

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一体化发展

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旨在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调,使资源和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有效配置,更好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更加合理分工,凝聚强大发展合力。然而,各地作为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的竞争,既激励了大家动员各种要素资源加快本地发展,又强化了区域间的行政壁垒,制约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这种状况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改变。

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无论是战略的顶层设计,还是战略的贯彻实施,都需要坚强的政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各级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在大局下思索各自发展的定位与功能,把发展的思路更多地转化为发展的执行力、行动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指导、协调和推动相互间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关切的共商共建。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听党指挥、勇于担当、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

二要坚决打破行政壁垒。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提高政策协同,政府行为互认,要素畅通流动,构建区域内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解决一体化中“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中梗阻”、监管缺位以及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加快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流程,实行公开化、电子化。推进长三角地区证照、检验检测等共认,实现标准统一、尺度统一。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各行政区域主体竞相开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打破地理约束、优化产业布局,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企业是市场主体,要在投融资机制、回报机制、经营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方面探索“破冰”,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蹚出一条新路。

三要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顺利推进一体化发展,必须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切实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总体原则是贡献有受益、奉献获补偿:一是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形成利益主体间财政、税收、统计指标等合理分配;二是建立损益补偿机制,重点建立包括产业、人才、资金等对生态功能区的市场化、多元化补偿制度,对优势区域疏解非主体功能、结对共建园区、项目技术资金转移支持等的付出补偿制度,以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消解各主体的患得患失,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二、创新增长动能,推进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就是长三角要实现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新高地这个战略定位。落实这个定位,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绝不是“一样化”,而是要消除同质化竞争,做强各自差异化长板,让共性与个性相得益彰、合作与竞争辩证统一、集聚与辐射相辅相成,实现“1+1+1+1>4”的效果。对于安徽来说,既要扬皖所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自然生态等方面的优势,更要补皖之短,在增强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上精准发力、积极作为。以淮北为例,则更应在承接产业转移上下功夫,加快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

一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和工业强市战略,聚焦提升供给体系对市场需求的适配性,加快推进煤炭、电力、白酒、纺织、建材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陶铝材料、煤化工材料、新能源电池、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服务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贡献淮北力量。

二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新基建+传统基建”协同发力,高质量提升主城区集聚力和首位度,高标准建设东部新城、南部次中心、高铁新区、凤凰新城等,并谋划建设长三角跨省市轨道交通等和淮水北调综合配套工程、城市防洪安全工程等一批基础性、枢纽性重大交通、水利设施项目,以扩大投资强功能、补短板,积极创建国家级城乡融合试验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力争城镇化率达70%,协同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

三是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和社会绿色化同向发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变“煤城”为“美城”,打造“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公园城市,协同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

四是推动内陆开放发展。促进双循环良性互动,既需要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更需要培育开放的合作和互利优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协同发力,扎实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大力实施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专项推进行动,主动寻求与沪苏浙关联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强力推进与淮海经济区城市联动协作,搞好园区共建、重组并购、招商引资、技术合作等,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溢出效应,以改革开放赋能高质量转型发展。

五是推动共建共享发展。着力在一体化发展中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在教育、卫生、医疗、社保等民生事项上协调政策、资质互认、融通兑现,实现公共服务资源便利共享。重点推进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坚持不求所有、为我所有,借力长三角特别是沪苏教育、医疗、科技资源,服务淮北人民;加强对接,争取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作者系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

2020-11-03 徐向阳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讲话体会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58743.html 1 3 创新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