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陈陈
2018年1264户,2019年1231户,2020年1893户——这是濉溪县南坪镇近三年内验收合格且已全部投入使用户改厕的数字。
农村厕所卫生,是影响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南坪镇党委、政府在推进整个农村改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城乡短板,极大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按图施工,狠抓改厕质量,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据南坪镇美丽办负责同志朱凤党介绍,质量跟踪及成果验收由县农水局、镇政府、相关村三级共同负责,杜绝监管盲点。对监管中出现个别问题的户厕,责令立行立改,确保质量合格和农户满意不落一户。对改厕完成且投入使用的农户,镇、村、农户共同参与拆除原旱厕,切实清除粪污、粪堆、粪坑。
“自打去年村里改造厕所后,我们的生活更加卫生、方便了,而且同时建的三格化粪池便于将转化的有机肥浇灌菜园。”南坪镇黄沟村村民王龙在采访中说。
其实,户改厕,改的不仅仅是厕所,更是一场传统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为了巩固和提升农村改厕成果,从源头上抓好环境治理,南坪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管护原则,制定“专人管理、快速维修、及时抽取、科学利用”的总体工作目标,组建管理队伍、健全管理网络、明确管护职责、严格考核奖惩,切实抓好改建厕所的后续管护工作,确保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运之后科学利用、平时有专人保洁,促进全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采访中,朱凤党告诉记者,随着厕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全镇已逐步建立起“管理、收运、利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改厕后续管理、维修和污水处理问题。服务半径方面,按照每一个改厕行政村村域为服务半径,设置1个改厕管护组织,在镇级统一领导下开展管护服务。建设模式方面,实行“固定收费、企业运作、政府补助”办法,或分村成立农厕服务点模式,或依托现有城乡环卫一体化现有队伍设备进行改厕后续管护服务模式,或依托有机肥厂、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注册成立粪污清运利用公司进行改厕管护清运服务模式,或整合镇村原有人员和运输工具等开展改厕管护服务模式。此外,强化改厕使用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厕所、节约用水;抓好粪液粪渣处理利用,鼓励采用多种合作模式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做好粪液粪渣后续利用和水肥一体化结合工作,推动改厕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的一体化和市场化。
一座座无害化卫生厕所进院、入屋,铺装瓷砖,美观实用,不但彻底改变了昔日旱厕“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的状况,而且还调动了广大群众自觉投身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使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提升。
除了入户改厕外,南坪镇街西村还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对公厕进行全面整改,并就近吸纳贫困户固定担任维护员,做好每日清洁工作。在街西村负责同志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王庄自然庄居民区的一处公厕,了解到其日常清洁由贫困户杨羽侠负责,助力村民增收、改善生活条件。与之相似的还有黄沟村,依据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坚持规划先行,配建公厕,为村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随着农村整体卫生环境的改变,广大村民的卫生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得到了提高。”南坪镇美丽办工作人员丁艳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