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0年09月15日

第A11版:

让健康从“齿”开始

■ 记者 方芳

口腔虽小关乎全身

世界卫生组织对牙齿健康的标准是:无龋齿、牙齿清洁、无疼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龈颜色正常。此外,还有一个硬指标“8020”,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该有20颗功能牙,也就是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

口腔虽小,关乎全身。口腔疾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不仅影响口腔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还与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口腔是一个有机整体,一种口腔疾病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往往会继发其他口腔疾病。

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牙齿敏感等。龋齿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一旦出现龋齿,小洞会发展成大洞,最终引起牙神经痛。牙髓炎:牙齿的外表很坚硬,当内部有炎症时,会产生大量渗出物,渗出物无处排泄,会导致牙体内部压力增高,压迫神经,从而产生疼痛。根尖周炎是牙齿感染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进入牙槽骨,如果不治疗,感染不但会长期存在,还会诱发其他疾病。牙周炎:牙周病会引起牙龈和下方牙槽骨的退缩,让牙间本应由牙龈和牙槽骨占据的空间暴露出来,使患者牙缝越来越大。牙齿敏感:牙龈随着年龄发生退缩,暴露出的牙根容易发生磨耗,引起牙本质暴露,这些部位在遇到冷或热的食物时,容易产生敏感疼痛。

口腔出现疾病,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导致甚至加剧许多全身性疾病。糖尿病与牙周病发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且互为高危因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常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口腔病变,在糖尿病人群中,牙周病的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且进展更迅速。同时,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显差于无牙周疾病的患者。

口腔疾病还会诱发呼吸道、胃肠道和心脑血管疾病。据有关统计,肺炎80%的诱因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大多来自口腔。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而口腔中存在大量的幽门螺旋杆菌,药物很容易清除肠胃中的幽门螺杆菌,但牙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难以清除,成为了细菌库。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侵入血液,加重或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研究证实牙周炎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做好口腔预防保健

很多口腔疾病与人们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饭后不漱口,每天刷牙不够两次,每次刷牙不足三分半钟,一些小朋友有咬手、咬铅笔等坏习惯,这些都会造成牙周组织损害,引起一些系统性疾病。

糖是人类的主要营养要素之一,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引起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或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会导致牙齿脱矿,引发龋病或牙齿敏感。因此,应尽量减少每天吃糖的次数,少喝碳酸饮料,进食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晚上刷牙后不能再进食。

口腔疾病可防、可控、可治,自我口腔保健是维护口腔健康的有效手段。清除牙菌斑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因此,每天至少要刷牙两次。

氟是人体健康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摄入适量氟可以减少牙齿被酸溶解、促进牙齿再矿化、抑制口腔微生物生长,预防龋齿的发生。不过使用含氟牙膏要注意用量,3岁以上儿童的每次用量为黄豆粒大小,且应在家长监督指导下使用,以防误吞。成人每次刷牙用大约0.5-1克,即长度约0.5-1厘米的膏体即可。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常常是缓慢发生的,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不易察觉。等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时,可能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治疗起来更为复杂。因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及早治疗。医生也会根据情况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发展。

牙齿缺失应及时修复。牙齿具有咀嚼食物、辅助发音和维持面容形态的功能,牙齿缺失易发生咀嚼困难、对颌牙伸长、邻牙倾斜等,前牙缺失还会导致发音不准、面部形态发生变化,全口牙丧失后,咀嚼将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对已发生的牙缺损、松动病牙,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或科室进行治疗修复。

儿童刷牙不可忽视

保护儿童口腔健康,是家长的责任。婴儿出生之后,家长应每天用软纱布或软毛牙刷为孩子擦洗口腔。牙齿萌出后,可用纱布或软毛刷轻轻为孩子擦洗口腔和牙齿。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用指套刷或软毛刷为孩子每天刷牙2次,并确保清洁上下颌所有的牙面,特别是接近龈缘的部位。

儿童学习刷牙,家长应给予帮助和监督。0-3岁儿童的口腔护理由家长帮助完成,每日至少2次。3-6岁开始,可以教孩子自己用最简单的转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内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孩子刷牙1次。6岁以后,儿童基本掌握了刷牙方法,但家长还要监督孩子,以保证刷牙的效果。

帮助孩子尽早戒除吮指、吐舌、咬下唇、口呼吸等不良习惯,乳牙龋病要及时治疗。龋病会引起孩子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龋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会造成儿童偏侧咀嚼,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还可能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此外,如果没有健康的牙齿,孩子就不愿吃含纤维多的蔬菜和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因此,“乳牙总是要换的,坏了不用治”的看法是错误的。

对适龄儿童要进行窝沟封闭。“六龄牙”是萌出时间最早的恒磨牙,其咀嚼功能最强大,也最容易发生龋病。窝沟封闭是预防恒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所有的牙齿都需要做窝沟封闭,要由医生检查后,确认符合适应证的才需要做。此外,做完窝沟封闭的儿童,仍然要每天认真刷牙。

2020-09-15 方芳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55399.html 1 3 让健康从“齿”开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