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4日

第A06版:

董伯勤、杨连英老夫妇俩热心公益,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们觉得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从未放弃做好事的念头——

捐献遗体,是我们最大心愿

■ 记者 黄旭

通讯员 徐丙辰 文/摄

9月2日,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对老夫妻填写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完成了他俩的心愿。

这对老夫妻名叫董伯勤和杨连英,今年分别85岁和70岁。董伯勤是一位有着44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前是宿州市萧县一家酒厂的一名技术人员;杨连英退休前是杨庄矿医院的儿科医生。二人现住在杜集区,像大部分老年人一样,他们过着幸福平静的晚年生活。

平日里,董伯勤喜欢看杂志,关心国内外大事。2019年9月,他看到杂志上介绍有人自愿捐献遗体,觉得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应该为这个社会作点贡献,于是,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他把想法告诉了妻子杨连英,得到了她的赞同。杨连英说:“我以前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帮助他人是职责所在,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和教学,也是一件好事。”当时,二人并不知道捐献遗体到哪个部门进行登记办理,几经打听,得知由市红十字会负责。

于是二人来到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认真地向他们介绍捐献事宜,协助他们填写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登记结束后,董伯勤笑着说:“现在思想都开放了,我和老伴都愿意做这件事,完成自己捐献遗体的愿望。我们都是很普通的人,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尽自己的一份力,觉得很值得。”

平日里,董伯勤、杨连英就喜欢帮助别人,是大家伙眼中的热心人。48岁的邻居陈琳在小区里做保洁工作,丈夫开出租车,孩子正在上学,经济条件十分不好。看到这种情况,董伯勤、杨连英心里特别难过,他们经常把洗干净的衣服送给邻居,家里做好吃的了,就给邻居送过去。孩子没钱买学习用品,二老慷慨解囊进行资助。今年4月,杨连英的一位同事患重病,治疗需要钱,便向她借一万块钱。杨连英把这事告诉丈夫,董伯勤直接说:“我们现在手里还剩两万多块钱,借给人家两万,治病这样的大事可耽误不得。”说起这些事儿,二老总是一脸淡然,说:“都是小事!尽力帮助别人,不是应该的嘛!”

采访中,杨连英给记者看了一样东西——一本红色的献血证。十几年前,杨连英还是一名献血志愿者,多次参加义务献血活动。由于年岁增大,根据献血要求,如今的她不能再义务献血了,老人言语中充满了遗憾。杨连英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从未放弃做好事的念头。捐献遗体,算是我和老伴最大的一个心愿。”

2020-09-14 黄旭 董伯勤、杨连英老夫妇俩热心公益,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们觉得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从未放弃做好事的念头——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55274.html 1 3 捐献遗体,是我们最大心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