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0年09月08日

第A11版:

不让一个贫困生掉队

——杜集区实验小学校长曹海燕的扶贫故事

■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朱虹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学生1400余人,其中近200人是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经过摸底排查,学校共有6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这些学生家庭主要因家长身体残疾或患重大疾病造成生活经济困难……”9月2日,杜集区实验小学校长曹海燕介绍时的语气略有些沉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曹海燕在心里反复琢磨的问题。

如果把脱贫攻坚比作是一场战役,那么教育脱贫将是一场硬仗。与其他学生相比,精准扶贫户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物质相对匮乏,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孩子们在思想和心理上时常会出现自卑心理……这让曹海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全体教师务必平等对待每一位困难家庭学生,班主任要深入家庭经常开展大家访活动,摸清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制定助学帮扶计划,对建档立卡生更要做到精准扶贫,在党员干部中倡议与建档立卡生结对帮扶活动,尽力在生活上、经济上、学习上、思想上去帮助孩子们。”曹海燕在要求全体教师的同时,自己带头与五年级的建档立卡生洪柳柳(化名)和家庭特困生朱裕结对帮扶,工作上更是做到细心、耐心、有爱心,在家长和老师中引起强烈反响。

洪柳柳的爸爸因生活所迫长年在外打工,妈妈常年在家照顾双目失明的奶奶和因残疾丧失生活能力的叔叔。作为这个贫困家庭里唯一希望的洪柳柳,不仅学习成绩差且沉默寡言,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曹海燕与孩子结对后,不仅把她作为“建档立卡生”及时申报政府补贴救助,而且多次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登门家访。每年的春节和中秋节还会组织教职工捐款,给洪柳柳等家庭困难生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政府的温暖。

为了让洪柳柳增加自信心,曹海燕与任课老师交流沟通,针对孩子自卑孤僻、敏感脆弱的性格,平常以多鼓励表扬为主。每次洪柳柳有了进步,曹海燕都会来到班里对她进行鼓励,并在私底下发动学生主动与她谈心交流,同吃一顿饭,同做一次游戏,使她切实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

在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上,曹海燕得知五(2)班的朱裕同学的父母双残,家庭生活困难后,他在次日中午联系班主任一同对孩子进行家访。“你太瘦了,要增加营养。”看着偏瘦的朱裕,曹海燕的心在疼。他出钱为朱裕订了一份学生营养奶,通过多方协调申请,孩子的素质教育书本费由新华书店减免,午餐由配餐公司免费提供,曹海燕在每学期开学时都会赠送她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品……在曹海燕和班主任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下,朱裕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孩子对班级管理工作积极主动,和同学之间团结有爱,无论是心理和身体都很健康,学习成绩在年级也名列前茅。

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曹海燕向全校教职员工发出倡议,“疫情当前,没有旁观者,我们都要行动起来。尤其是党员同志们和志愿者小队,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怎么做?我先上!”

在统筹安排好应急值班值守、信息排查上报、“停课不停学”等校务工作之后,曹海燕带头执行疫情防控党员“三报到”制度,第一时间到居住地康乐社区党支部报到,请求志愿服务。在正是需要人手的防控关键时刻,曹海燕的主动“参战”让社区网格化管理负责人非常感动。接下来的日子里,曹海燕的身影一直活跃在上门排查、登记造册、执勤值守的防控“疫”线。除了出人出力之外,他还通过手机转账向杜集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捐款2000元人民币,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在他的示范带领下,该校广大党员干部在防疫工作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投身战“疫”。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教育脱贫更是任重道远,助学帮扶是每一位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头雁”领飞,众雁紧随,在助力脱贫攻坚路上,曹海燕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引领全体教师向生活困难家庭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建档立卡生更多的关爱,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老师的关爱下,杜集区实验小学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教育扶贫工作列入到学校工作计划和自己的结对帮扶计划之中,建立建档立卡生和家庭困难生档案,让党的扶贫政策件件落实到位。”曹海燕欣慰地说,只有在生活上、经济上、学习上、思想上为贫困孩子排忧解难,他们才能一个都不掉队,与大家一起快乐成长。

2020-09-08 徐志勤 ——杜集区实验小学校长曹海燕的扶贫故事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54885.html 1 3 不让一个贫困生掉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