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包含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它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的基础,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内城市的发展轨迹,透露出这样一条清晰可循的脉络:大凡活力强、发展好的地方,城镇化水平就高出一筹;同样,城镇化水平高的区域,也会因为获得更大的内生动力,从而登上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服务重点区域建设发展、疏解城区交通组织、建设山水生态城市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形象,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市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了新提升。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距离,需要加快改善,补齐短板。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实现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载能力,要深入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注重把“公园城市”理念融入规划编制中,进一步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要抢抓国家新一轮扩大老旧小区改造规模政策,全力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统筹做好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城市修补、绿化节点等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宜居舒适度。要抢抓国家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机遇,高标准推进东部新城、南部次中心、高铁新区、凤凰新区和双堆集中心镇等新城新区建设,特别是推动市规划展示馆、市一中新校区等重点项目尽快建成使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要做好“人的城镇化”文章,全面落实农民市民化和新市民落户优惠政策,解决好进城农民居住、生活、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不断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要积极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依托市科创中心,建设集大数据、城市运营指挥、城市展示、智慧政务服务等为一体的“城市智慧大脑”项目,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要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土壤污染管控修复,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认真落实好林长制、河长制,大力推进增绿增效、石质山森林多目标经营和林地保护等工程,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实施朔西湖、凤栖湖等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加快打造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公园城市,进一步彰显山水相望、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