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晨
近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和明显成效。6月25日,新华社刊发了题为《“智脑”释放城市新活力——资源型城市淮北的“数字智变”》的长篇新闻稿件,并刊登在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6月24日,我市“皖事通办”工作在全省数据资源管理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早,2013年即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4年以来先后成立市智慧城市和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委托方正国际编制《淮北市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2016—2020)》。今年1月,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主动牵头组织市发改、经信、建投、淮师大等单位赴上海、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形成《上海浙江智慧城市建设考察报告》,市委书记黄晓武作出重要批示。为了抓好考察成果运用,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研究确定了新一轮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思路,并积极推进相关规划起草编制工作。
今年4月,我市紧紧抓住中央扩大“新基建”投资的机遇,高质量编制完成《淮北城市大脑运营中心项目可研报告》,并成功获得省政府地方专项债10亿元资金支持。该项目依托淮北市科创中心,建设集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智慧城市展示中心、智慧政务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城市大脑。为了快速推进城市大脑项目建设,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先后多次与中国信息协会以及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神州数码、中国电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一线IT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听取城市大脑解决方案、产品、技术、服务等介绍,全面了解和掌握城市大脑建设和运维模式。目前,智慧政务服务中心正在实施EPC招投标,9月份进场施工;市大数据中心机房主体工程已封顶,正在协调解决规划、供电、承重、制冷、人防方面问题;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和智慧城市展示中心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城市大脑计算平台、数据资源平台、算法服务平台等正在谋划中。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在今年的防汛期间,我市充分发挥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建设优势,迅速搭建一体化应急综合指挥平台,有效助力防汛救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强化系统思维,迅速整合有关城市管理平台数据资源,建立防汛应急综合指挥中心,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利用信息化手段统一指挥全市防汛救灾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现场调度平台对接和系统使用情况。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协调,水务、城管、公安、交通、住建、应急、气象等7家部门分别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科级干部具体负责,电信、移动、联通等3家运营商以及有关系统承建单位积极参与,组建30人工作专班,集中进驻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仅用48小时就将7家部门视频监控系统和预警预报数据等统一汇接至防汛应急指挥中心平台。
目前,该中心已具备多点接入、多点监控、多路录像、统一调度等功能,既能够精准研判雨量、水情、河道水位流量、水库蓄水警戒线、城区易涝点等重要风险,又能够实现远程操控各闸口联调放流、蓄洪削峰,还能够对应急救援物资、防汛人员和警力进行布置和指挥。
我市还以去年市卫健委试点事项为突破口,全面推开“全程网办”工作,全市“全程网办”事项已达44940项。着力办好“一件事”,聚焦群众和企业关注的重点领域,打造“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新模式,实现一张清单告知、一张表单申报、一个标准受理、一个平台流转、最少一小时办结;打造企业开办1日办结模式,整合市场、公安、税务、人社、公积金、银行6个部门,实现一次登记、并行办理、一日办结,企业开办事项位居全省第三位。积极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实现长三角41个城市、76个事项异地通办。紧紧抓住疫情防控和推广应用“安康码”的契机,积极引导群众注册使用“皖事通”,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今年新增“皖事通”注册用户507732人,新增活跃度8699532人次,网上办件量同比增长15倍。3—6月份,全市个人事项网上办件率达97.91%,位居全省第一。“皖事通办”品牌的知晓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孙国华表示,接下来将以“数字淮北”建设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城市大脑建设为牵引,强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致力打造全省智慧城市建设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