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3日

第A06版:

三次选择——每次都奔着好日子

■ 记者 王陈陈

摄影 记者 冯树风

在抖音上一通“吆喝”,王颖种的蟠桃一下午就卖出了近620斤,收入5000多元。“蟠桃销售现在已接近尾声,过几天该轮到油桃登台唱戏了!”8月2日,王颖告诉记者。

坐在自家的桃林里,就能展示商品、联系买家、联系物流,种了半辈子地的王颖也当了回带货主播,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销售便利。

54岁的王颖,烈山区古饶镇平山社区人,她现在的身份是一位承包350亩土地搞果树种植的农场主。

从种植小麦、大豆等传统农作物,到经营大棚蔬菜,再到发展特色种植,王颖经历了“三次选择”。“市场缺啥,咱就种啥!”这是王颖多年来的种地经。

“除了种小麦、大豆、玉米……没想过种别的作物,而那个年代大家种的都一样。”见惯了老一辈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年复一年的劳作,“没得选择”的王颖按部就班地做了第一次选择——婚后留守家中照顾老人孩子的同时,侍弄着村里分的六七亩耕地。

王颖口中的“那个年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产量也在逐年提升,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手头紧”仍是许多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种粮,还得种点别的来增加收入。”王颖的脑子开始活络起来。

2009年夏,一次外出考察学习促使王颖做出了第二次选择。

考察学习时,王颖见到了不一样的“种地”,让她没想到的是,种地还有那么多“讲究”:品种选择要慎重、技术指导不可少、市场需求得了解,决不能盲目地去干。

调查中,她了解到,虽然全市一县三区耕地面积加起来不少,但每年夏秋两季粮食收入占据了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古饶镇村民祖祖辈辈都靠种小麦为生,种植蔬菜的很少,本地市场的蔬菜很大一部分是从外地调运过来的。

“趁着别人还没改种蔬菜,我种的话,一定好卖。”刚忙完夏收,王颖便着急着东拼西凑30万元,在本村承包了100亩土地,并请来专业人员搭建了28座大棚,主要种土豆,辅种豆角、青菜、辣椒等,销售瞄准市内批发市场和零售商贩。

当一个个胖娃娃般的土豆被拎出土壤时,王颖甭提多高兴了。那一季土豆每公斤的价格在4.6元,刚拉到市场上就被抢购一空。更重要的是,种植大棚蔬菜为村里解决了富余劳动力20多人,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首战告捷!凭着一股子韧劲,王颖再接再厉,接下来的几年里,她的大棚种植也算是顺风顺水,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眼瞅着一座座白色的大棚在田地里如春笋般拔地而起,王颖又察觉到了“危机”。

“前些年,山东开始大规模种植各类桃子,其中蟠桃品相精致,一斤能卖到8元,种的人少,不愁卖。”山东亲戚饭桌上的随口一句话,让王颖察觉到新的商机。

2013年,她果断做出第三次选择。

在村里的大力支持下,王颖扩大承包350亩土地。她只身前往山东亲自挑选桃树品种,确定了以蟠桃为主的十个品种,带着愿意干的村民一起种。

“一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下了无公害绿色种植的目标,我种得踏实,大家吃着也放心。”一万多棵桃树苗在王颖的精心呵护下在平山安了家。

“桃树3年以上才会挂果,4到15年为盛产期。去年桃树的产量还不是特别大,在周边市场或是靠朋友相互推荐,基本销售一空。今年,已经长成的桃树铆足了劲儿比挂果,亩产高达5000多斤,能持续卖到9月份。”这些日子,王颖发动各路资源跑销路,忙得倒也不亦乐乎!

“大家相互扶持,成规模发展桃林,才能把咱平山的特色桃名声打出去,吸引收购商大面积收购,让大伙一起富起来!”王颖一边摘桃,一边说出自己的想法。

十余年来,王颖在创业的路上摸爬滚打,先后创办了家庭农场,成立了合作社。2018年,她种的桃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获得国家绿色品牌认证。2019年她获得镇扶贫资金项目支持、成功注册“颖杰”商标。今年她又被评为市巾帼诚信带头人,她的农场获得“省级家庭农场”荣誉及扶持资金15万元,为周边富余劳力38人、2户贫困户提供了工作岗位。

“每一次选择都是奔着好日子去的!”王颖的笑容很灿烂。以后的日子里,她可能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选择”,我们相信她和乡亲们的生活一定会过得越来越滋润!

2020-08-03 王陈陈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52163.html 1 3 三次选择——每次都奔着好日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