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方芳 通讯员 汤道凤
摄影 记者 梅月
时隔九年,再次见到市实验高中数学教师陶洪,是7月6日。
当天,他骑着自行车来到学校,看到有住校的高考生没有回家,还在教室用功,便走进去跟学生讲解答题注意事项。“不是我们班的学生,但我既然来了,看到了,还是得跟他们讲讲。”
最爱三尺讲台
第一次采访陶洪,是在2011年的夏天。那时,他的学生张世豪在当年高考中,凭借超出安徽省理工类一本线115分的优异成绩,被浙江大学录取。鲜为人知的是,这是一位听障学生,他的高中班主任正是陶洪。
谦逊的陶洪老师说得更多的是张世豪和父母的努力,还有师生们对张世豪的关心。但学生补齐了全貌:张世豪的座位始终在第一排最中间,陶洪讲课总是走下讲台,站到张世豪身边,转身板书时,会加倍放大声音。张世豪遇到挫折、情绪低落时,陶洪就会写下一段话,安慰他、鼓励他,看着老师的寄语,张世豪的心情也渐渐晴朗。
张世豪的成绩始终非常优异,数学和物理尤其突出。出于减轻父亲工作强度的初衷,他尝试设计铁路轨距专用测量尺。陶洪不仅担任指导教师,还指定同学张孟悦与他搭档,“这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好,他俩一起去参赛,张世豪动手示范,张孟悦在旁解说,搭配得特别好。”后来,该项目不仅获得了淮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还申请了国家专利,陶洪也获评全市优秀科技辅导员。
当年的稿件记录了张世豪对未来的规划:读研读博,成为博士后。如今,这个梦想实现了吗?陶洪的回答满是骄傲:“都实现了,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后!”事实上,陶洪当年所带的整个班级都非常优秀,那年高考,学生石清吟是淮北市理科裸分第1名,高琪、吴悦分列全市第3、第8名,全班52人有45人超过一本录取分数线。
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陶洪乐此不疲,他说他就爱站在那三尺讲台。
教学独具一格
陶洪老师爱讲课。“我就喜欢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有成就感。”对于课堂,陶洪总有无尽的热情。
学生们爱听陶老师的数学课。“大家注意看这道题的题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为谁掉的?为宝玉。那我们看看,这个题干是为什么准备的?”学生们开怀大笑后,开始认真审题。
不仅言语幽默,陶洪的行事风格也非常独特。他从不拖堂,下课铃一响,拿起书本走人。“那要是一道题没讲完,学生能愿意吗?”“不愿意也不行!”但其实,因为讲课效率很高,一节课陶洪一般会讲20多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或为他们答疑解惑。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举重若轻的课堂教学背后,是陶洪的好学深思。他爱学习、好钻研,不断探索、打磨教学方式方法。拿到一套试卷,他总要自己先做一遍,力图找出更多的解题思路。他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厚厚的备课本,翻得已有些陈旧,“这是我今年做的题”。一道题目,陶洪甚至能找出四到七种解题方法,让师生们深感佩服。
凭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陶洪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1995年,他从矿上学校调到市实验高中(原淮北矿务局中学),起初担任初中年级的教学工作。每次考试,成绩拔尖的总是他的学生。校长慧眼识珠,直接将他调到高中部,担任奥赛班的教师,陶洪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后来,他还带过实验班、“双一流”班。学生们在他手中宛如一颗颗明珠,经过反复打磨,潜能被激发,最终绽放出璀璨的光芒。高考数学成绩147分、148分、149分,这发生在陶洪的班级里,就不叫传奇。
桃李满园飘香
作为数学教师,陶洪术业有专攻。作为班主任,陶洪全身心地关爱学生,引领他们成长。
每一届新生军训的第一天,就是陶洪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的开始。通过三年的培育,让每一位学子的人生更精彩,这是他的职业梦。他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而后与其他学科教师配合,因材施教,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应层面取得突破。
为了这份职业梦,陶洪一带就是几十年的班主任,加上至少两个班级的数学课,工作于他,是无止境的教学研究、批不完的学生作业、永远牵肠挂肚的一个个孩子。有付出更有收获,班级多人超过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全市理科前6名他的班级占三席、科研课题《建立青春档案 记录成长历程》成果发表在全国教育核心期刊《班主任》上……这些让陶洪辛苦也快乐着。
凭借不懈努力,这些年,陶洪老师获得了省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诸多荣誉。2013年,我市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陶洪众望所归,成为全市高中名班主任工作室首席名班主任。此后,他引领着全市高中班主任研究学生管理方法、艺术,立德树人的平台更大,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同年,作为知识分子代表和拔尖人才,陶洪又连续当选安徽省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他将视野放得更加宽广。
走得再远,陶洪关注的目光也从未离开学生。“我喜欢跟学生在一起,当然了,他们肯定会惹你生气,但都是孩子嘛,一会也就好了。孩子多可爱!”陶洪对学生的爱,更多的体现在点滴细节中。
受疫情影响,今年高考推迟了一个月,6月的天气,又格外燥热。看着学生们挥汗如雨,陶洪自掏腰包,买了四台风扇,放在教室四角。怕绊着学生,他又用胶布将电线一点点粘在地上。“电扇用一个月,学生就用不上了,所以不能用班费,那都是孩子们的钱。”陶洪这样解释。班里有个小胖子,一台电扇正好对着他,陶洪笑了:“你看,这就是给你买的,你高考得多考点。”离校前,一个学生将电扇撞坏了。陶洪看了看,还是那句话:“你得赔,高考得多考点分赔。”
采访结束,已是午时。经过校内主干道旁的一片银杏园,陶洪停了下来。这是2013年,学校搬迁至新校区后,他带的2002届学生回校,与恩师一同种下的。当年的小树早已拔高,可以想见日后的亭亭如盖。此时,陶洪眼中是桃李满园的欣慰。旋即,他骑车离开,还有很多事等着他。举目向前,他的眼中永远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