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3日

第A11版:

天气渐热 谨防夏季传染病

时值夏季,气温和湿度不断升高,正是各类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当下,除了继续重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其他一些夏季多发传染病也要注意提防。

■ 记者 方芳/文

记者 冯树风/摄

警惕肠道传染病

夏季常见的传染病包括肠道传染病以及病媒生物传播的传染病。

前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如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后者是由蚊子、苍蝇等病媒生物传播的传染病,如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乙脑、登革热、疟疾等。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夏季之所以容易发生这些传染病,一是因为夏季的气候特征,气温高、湿度大,特别适合蚊蝇这种病媒生物的孳生以及病原体的繁殖。再则,夏天人们喜欢吃一些凉的食物,造成胃肠道抵抗力下降,所以对这些病原体也非常敏感。

这些传染病的一般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时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迅猛,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甚至导致人体多个器官衰竭而死亡。

杜绝“病从口入”

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杜绝“病从口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结合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近日,北京发现多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这些病例均有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活动史。那么,病毒在食物上能存活吗?买到的食材应该如何处理?

专家表示,如果病毒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到蔬菜、肉和水果上,理论上能存活一定时间,但最长不会超过48小时。病毒跟细菌不同,细菌可以在死性细胞上快速繁殖复制,而病毒只能借助活性细胞,如人、动物的细胞进行繁殖复制,超市的蔬菜、肉和水果不具备相关条件,因此存活时间不会太长。

但这并不意味着食物搁置几天再吃比较安全。其实,新鲜的蔬菜、水果不建议放置太久,因为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可能变质、滋生大量细菌,食用之后反倒对身体不好。在食用前用流水清洗食物,可以将附着在其表面的病毒过滤掉百分之八九十。水果最好削皮食用。

蔬菜切记不要生食,而应炒熟吃。病毒在56℃的状态下,30分钟内能被杀死,而炒菜的温度能达到100℃甚至更高,病毒能立即被杀死。此外,病毒除了能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外,还可能通过消化系统传播,因此不建议吃凉拌菜等生食。

做饭之前、期间和之后,都要用流水洗净双手。厨房用具用后要及时清洗或消毒。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用具,如砧板、刀,非一次性碗、盘、筷子等,一定要分开。如果想储备一些食材,应适量选择耐贮存的如根茎类果蔬等,尽量不囤积易腐烂的食材如绿叶蔬菜等。

购买回家的预包装食品,要按照标签说明的贮存条件和温度进行存放,并在保质期内食用。食物原辅料要根据其不同特点和要求,选择在常温、通风、冷藏或冷冻条件下存储。

生食和熟食应分别放入专用的密闭容器或包装袋中,在冰箱存放时避免互相接触。所有熟食和易腐烂变质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或冷冻,并尽快食用完。冷冻贮存的食物应尽量使用独立小包装,避免反复融化和冷冻导致变质。

家庭应根据用餐人数,制备当餐食物,吃饭实行分餐制,尽量不剩或少剩饭菜。如有剩菜剩饭,应晾至室温时放入密闭容器或包装袋冷藏储存,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外,人们还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营养、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保证膳食合理搭配,切忌暴饮暴食。日常饮食应选择多样,以谷物为主,足量果蔬,适量肉、鱼、蛋、奶等,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的充足供给。每天喝足量的水,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控制情绪、自我调节。连续看书、学习1小时后,让眼睛休息至少10分钟,控制看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屏幕的时间,每天不超过两小时,不在黑暗中使用电子屏幕。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锻炼,最佳锻炼方式是有氧健身运动,包括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爬楼梯、游泳等。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夏季格外特殊。天气逐渐炎热,而疫情却有所反弹,口罩是不是必须要戴呢?国家制定的《公共科学戴口罩指引》《公共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及《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等给出了科学建议。

佩戴口罩是阻断新冠病毒人际传播的重要有效措施之一。对普通公众而言,居家无需佩戴口罩,户外露天活动无人员聚集且通风良好时,可不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租车等,需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办公场所、写字楼、车间、工地等人员固定的场所,在中低风险地区,如通风良好且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时,可不佩戴口罩,但建议随身携带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银行、宾馆、餐饮场所、展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健身房等公共场所,在低风险地区,如通风良好且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时,可不佩戴口罩,但建议随身携带口罩;在中高风险地区,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超市、商场、农集贸市场等地,在低风险地区,如通风良好且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时,可自愿佩戴口罩;在中高风险地区,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在地下或相对封闭购物场所、厢式电梯等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对于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在中低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邮政快递、进口贸易、物业管理一线工作人员,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到医院就诊、探视或陪护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托幼机构中,儿童不建议戴口罩,工作人员、保育员等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具备开学条件的学校,在校园内学生和授课老师可不戴口罩,运动时不戴口罩。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2020-06-23 方芳/文 冯树风/摄 时值夏季,气温和湿度不断升高,正是各类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当下,除了继续重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其他一些夏季多发传染病也要注意提防。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48981.html 1 3 天气渐热 谨防夏季传染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