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傅天一 通讯员 淮公宣
“辖区4个社区内含25个小区,实有人口7万余名,有19名民警,其中社区民警4名,维系大型居住社区的平安,单靠公安的力量远远不够。”在市公安局相山分局古城派出所负责人看来,管理大型居住社区,公安必须与物业联动起来。市公安局因势利导,在古城派出所探索建立“公安+物业”的矛盾纠纷调处和治安管理模式,努力实现物业和业主矛盾纠纷“零发生”,社会治安共治共管的局面。该基层治理模式于201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淮北最佳改革案例。
近年来,市公安局以“1454工程”“六张网”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城市建设,实现了“两升一降两稳定”: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双提升、三类可防性案件持续下降、公共安全形势治安形势持续稳定。
“智慧安防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这一决定,意味着淮北智慧安防建设再次提档升级。一直以来,市公安局将标准化城市建设纳入“智慧淮北”统筹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批示提出要求。市公安局党委成立领导小组,从顶层设计入手,谋划深化改革、智慧警务、基层基础、素质能力、政治建设“五个年”方案,明确任务时限,强化考核,有序实施。成立防控圈、基层基础、治综系统11个建设专班,相应警种部门牵头,协同作战,确保落地见效。
2019年9月28日晚,当200余名民警押解着116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从柬埔寨乘坐两架包机归国,并乘坐着十余辆大巴驶入淮北市境内时,众多市民驻足关注。这是我省境外一次性抓捕人员最多的案件,也是刑事侦查合成作战的一个成功案例。
市公安局坚持以实战化改革推动标准化城市建设。创新思维模式,优化接处警运行机制,打造情指行一体化指挥龙头;完善合成作战机制,打造小投入大产出、小变革大变化、小鼠标大数据、小行动大研判、小兵团大效能、小舞台大作为“六小六大”工作质态,刑事破案、抓获嫌疑人、刑事拘留、移送起诉同比提升8.55%、5.5%、12.5%、16.6%。
健全运行机制,优化派出所“两队一室”和特巡警一体化实战机制,规范10个环城卡点运行,打造网格化动态巡防格局。做实区域合作机制,与淮海经济区10市数据共享。坚持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联动,全市40个派出所警民联调化解矛盾纠纷10700起。
“小区开始安装高空抛物摄像头了!”这一消息迅速在市民中广泛传播。在我市一试点小区内,工人们安装了55个高清红外摄像头以及14套智能门禁,并引入最先进的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和车辆牌照识别系统。去年以来,市公安局启动智慧平安社区项目。与浙江大华公司、科大讯飞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抓实单元防控,警企合作,已完成国购小区、中央花城、湖畔御景等4个不同类型智慧安防小区示范点建设和中央花城智慧社区警务工作站建设,建立以人工智能技术+人防辅助构建主动式动态的“小区治安智慧防控网”。728家学校安装一键报警,在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复杂、交通秩序混乱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83个校园安全岗,有效防范涉校案件。
在做实基础关键部位防控的同时,严密圈层防控。在国省道、主城区等重要节点布建检查站、治安卡点、电子卡口,构建环市防控圈,提升感知能力,成功预警查获假套牌等车辆4100余辆。整合全市巡逻防控警力,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作为街面警力“屯警点”、反恐处突“桥头堡”、服务群众“便利店”和警民共治“共同体”。
2019年,招募351名积极分子组建“江淮义警”,招募300余名快递员组建“平安信使”,动员2000余名社区人员组建“红袖标”巡逻队,提供人力保障。投入3亿余元建设“平安城市”“雪亮工程”,7400余个高清点位、99处治安卡口、40处高空瞭望联网运行,重点部位基本全覆盖,50余起群体性聚集劝离、22次大型活动“点对点调度”。技术优先保障,率先推动大数据平台建设,建成淮北分节点,日增数据20亿条,为我市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打造“信用淮北”增加砝码,协助法院查控“老赖”527名。
全市电子警察统一平台,架设一体化抓拍机800余路、布设车辆卡口900余处,日采数据1450余万条。依托“智慧皖警1+10+N”建设应用,汇聚内部数据1.3亿条、外部数据4.7亿条,标准化治理3.7亿条。疫情防控期间,依托模型核查数据2.3万余条,排查出高危人员22人;自主研发确诊患者轨迹查询系统,查询量300万次。分类施教,提升最小作战单元、执法办案、科技信息化、规模性对抗性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调查研究和舆论引导六个能力,跟踪培养1200余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