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傅天一 通讯员 李林 李伟
本报讯 5月15日,是第27个“国际家庭日”。当天的《人民日报》第8版,用一整版的公益广告,介绍了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员工赵波和妻子张秀丽共同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两个幼小生命的感人事迹。赵波夫妻助人为乐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英雄壮举,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浸润和妻子爱心的熏陶。近年来,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坚持不懈打造好人文化,厚植好人成长沃土,让好人文化渗入企业职工的工作生活中。
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尤为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常态化举办“道德讲堂”,建设“史记馆”“清风馆”等多处有形教育场所并经常组织员工参观接受教育。
数年来,国网淮北供电公司积极探索企业文化落地新载体,通过深入打造“三馆五室”“心动力氧吧”“燕飞来·志愿者服务站”和线上线下“文化长廊”等企业文化新载体,形成“物质上保障”+“精神上关爱”+“信仰上引领”的温馨家园,发挥了企业文化软实力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该公司还将推荐好人报送工作列入企业日常工作内容,并纳入年度评优评奖考核。省市级好人、道德模范评选优先从优秀志愿者中推荐,对典型突出的人物事迹及时向市文明办和各类媒体推送,形成逐级推荐的好人选树工作机制。
营造浓厚氛围,树立道德标杆。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市传媒中心、企业微信公众号及文明网站等途径,推介好人事迹,扩大宣传面;每季度举办道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建好人馆、在公司内外主要路段设立“好人墙”“好人展板”“文化长廊”等,大量投放以好人事迹、形象为内容的公益广告,集中展示好人事迹,在全公司树立“道德明星”“平民英雄”。
“文化长廊”铸造润物无声的沃土。该公司在职工生活小区注入“和、德、孝、艺、法、廉”六大文化元素,推动“楼栋党建和楼道文化”建设,形成了淮北市文化进社区示范点。该公司推出“线上线下”文化长廊,在办公区域、生产基地、基层站所等区域因地制宜地开展企业文化长廊建设,把企业精神、价值理念、发展战略、管理标准、行为规范、品牌口号等融入其中,形成文化看板、文化橱窗和图说文化、图解内涵,把公司点多面广的文化载体串在一起,让文化气息流动起来,让文化伴随员工,让员工崇尚文化。
为了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适应企业发展和员工多层次的需求,淮北供电公司建设集“职工书吧、茶吧、图书馆、先模馆、好人馆、电子阅览室”于一体的“心动力氧吧”。一方面充分利用空间展示公司“中国好人、先模人物”,另一方面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员工对图书杂志和电子阅读需求,同时也能丰富职工工间休闲生活需求,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心智、见贤思齐、受到激励,为员工提供精神食粮。
淮北供电公司全力打造志愿者队伍,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长态化、制度化。目前,该企业已建立3支志愿服务队伍,分别是“光耀相城”共产党员服务队、李兵光明志愿和燕飞来志愿服务队,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达到500人,志愿服务时长2889小时,开展活动1560场。他们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清洁家园、关爱孤寡老人、为贫困儿童圆梦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
以全国青联委员孙燕飞为代表的“燕飞志愿者服务队”是淮北供电公司多年来倾心打造的极具地方特色的知名志愿服务品牌。为更好地向客户和社会传播“志愿服务”精神,“燕飞来·志愿服务站”常态开展系列活动:开展“关爱型”活动,即“一对一”结对互助,充分发挥“爱心妈妈、知心姐姐、阳光哥哥”等亲情角色认领作用,填补亲情空缺,实现心理导航;开展“辅导型”活动,实施“文体共进”,助力儿童成长;开展“实践型”活动,如“同在蓝天下——手拉手”等,提升社会认知;开展“激励型”活动,提供贫困助学金和品学兼优的奖学金,关爱留守儿童,成就美丽梦想。
该公司还在员工中大力选树先进典型,通过开展先进典型巡回演讲、建设以先模个人姓名命名的“燕飞来·志愿服务工作站”“张涛创新工作室”“厚健研发工作室”等方式,更好地发挥了先模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激发了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近年来,该公司先后涌现出孙燕飞、张涛、李兵、杜长举、魏杰、王新具等六位“中国好人”及一位“安徽好人”赵波,赵波夫妻正在全力冲击“中国好人”,呈现出“中国好人安徽多,安徽好人淮北多,淮北好人供电多”的局面,并有多位员工获得“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全省重大宣传典型等重大荣誉。
在浓厚的“好人文化”氛围感召下,该公司推荐、宣传好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类好人典型争相涌现,营造出“学习好人、尊崇好人、争做好人”的浓厚氛围,厚植出好人成长的一方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