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0年05月25日

第A02版:

官员线上“带货”,更需线下“带路”

刘永忠 朱斌

最近,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变身“网络主播”,利用自己公众人物的影响力,为当地农产品代言,以拉动消费,助力脱贫攻坚。就在5月23日,我市首场“镇长直播带货”活动在相山区渠沟镇郭王村举行。渠沟镇镇长张长明走进市传媒中心旗下的淮北云享直播间参与带货,为该镇优质农产品作了推介。短短70分钟,14种直播上架商品中的10种售罄,销售额达10万余元。网友们买到了心仪的商品,农民滞销的农产品也变了现。在老百姓眼里,张长明成了名副其实、受人追捧的“带货达人”。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市脱贫攻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要使我市剩余的319户1021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迅速恢复经济,关键在于恢复消费。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关键是要促进农产品消费,把农民手中的农产品变成真金白银。疫情期间,农产品的传统销售渠道被堵塞,而互联网成了农产品销售的广阔新天地。官员们的线上带货,就是其转变执政思维和改变服务方式的生动表现。他们利用新媒体,充分发挥其“传播+服务”功能,同时融合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模式,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精准服务,通过电商推广、直播带货、渠道对接等方式,让“小农户”有效对接“大市场”,带动农产品的销售,从而破解了农产品难卖的问题。这种做法值得点赞。

与电商平台的主播带货形式相比,官员线上带货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更易为农产品销售赋能。虽然官员线上带货在一定程度上为贫困户解决了“农产品难卖”的燃眉之急,但这并非万能之策、一劳永逸,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学会主动适应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变幻莫测的互联网媒介生态,为农民农业生产引好路、护好航,创造良好的致富条件,扫清脱贫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既要把线上“带货”搞得有声有色,也要把线下“带路”做得扎扎实实。

做好线下“带路”要让好的政策引领。好的政策是符合客观实际、具有针对性、能够惠民利民的政策。围绕脱贫工作,领导干部线下应大力开展调研,群策群力、广开言路,摸清贫困群众的贫困症结和农产品市场现状,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在思路创新和政策落实上下功夫,汇聚头脑风暴,精准制订扶贫政策,对困难群众多一些雪中送炭、精准滴灌,全力帮助他们早日走上脱贫之路,最终达到“普惠+特惠”精准兑现目标。

做好线下“带路”要提供贴心的服务。线上“带货”是对农产品的一种助销,而线下“带路”则是为农产品提供可靠的生产保障。针对贫困群众在发展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寻找症结、对症下药,帮助他们选项目、找资金、学技术,为他们提供“店小二”和“保姆”式的服务,确保其创业无后顾之忧。

做好线下“带路”还要关心市场和品牌。扶贫的关键是靠产业,而发展产业靠的是市场活和品牌响。有的农产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难以得到市场认可;还有的农产品质量虽好,却是“藏在深山人不知”。辛苦一年,产品滞销让贫困户雪上加霜、欲哭无泪。究其原因,在于推动扶贫产业发展时缺乏市场和品牌思维。我市烈山区和村苹果因价钱优、种类全、个头大、汁水多、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果”和村民的“致富果”。这主要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品牌和市场意识,他们以“和村苹果”地理标志保护为抓手,围绕市场做文章,不仅打造了“和村苹果”这个响当当的品牌,还让和村苹果走出淮北、走向全国。因此,关心市场和品牌,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必须做好的功课。

官员线上“带货”,“带”出了本地农产品的品位、品牌和销路,使群众增加了收入,对美好生活更有盼头。我们坚信,如果官员把线下“带路”文章做得更好,一定能“带”出人民公仆的责任担当,使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加光辉高大。

2020-05-25 刘永忠 朱斌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46347.html 1 3 官员线上“带货”,更需线下“带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