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0年05月21日

第A11版:

美丽事业成就美好生活

——濉溪县铁佛镇黄集村花卉种植户冯影靠勤劳致富

■ 记者 徐志勤

摄影 记者 梅月

“你长得真好看,就像花儿一样美丽……”5月10日晨7时许,32岁的冯影在花棚里一边熟稔地为花架上一盆盆墨紫色的多肉植物“法师”浇水、上肥料,一边哼唱着欢乐的歌。

看着忙碌的儿媳妇,57岁的婆婆张秀英停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身捶了捶腰,笑嗔:“这孩子是魔怔了,对着花儿也能说话。”

冯影笑得更开心了:“妈,这多肉是能听懂赞美的,多夸夸它们,长得更快更好看!”

5月10日上午10时许,走进濉溪县铁佛镇黄集村绿金花卉基地,4000平方米的多肉植物培育大棚,姬莲、冰莓、冰玉、红宝石、钱串……只见花架上、平台上到处摆放着造型奇特、色彩丰富的多肉植物,令人仿佛置身在一座微型植物园。

扎着独马尾的冯影,站在花架前,笑容明丽。“多肉植物盆栽是近年来花卉市场里的‘小宝贝’,迷你的身材、肉肉的体型,多样的品种,成为众多家庭的‘心头好’。”

冯影是利辛县的姑娘,在苏州打工时与老公黄帅相识相恋,成亲后一直在苏州打工,日子过得平静又幸福。生活的改变,源于2015年公公黄金凯患上了肺癌。老人患病后巨大的医疗开支,使这个乡村之家成了铁佛镇黄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照顾老人,冯影毅然返乡。在伺候老人的日子里,生性要强的她一直都在想法子找出路,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增加家里的收入,摆脱贫困的帽子。

患病前黄金凯就喜欢种花,每次冯影陪他出去散步看到路旁或邻家的花花草草,总会开心地笑着上前欣赏一番。“这多肉好,好看也好养,现在很招人喜欢。”一次,老人端起窗台上一小盆呈莲花状的多肉植物对冯影说。

老人的话,让她心里一动:做绿色植物种植,行不行?查了资料后,冯影最终打定主意先种植一些好养活的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繁殖比较容易,利润相对其他花来说比较高,小小的一盆花搬起来也不费力,对于我来说正是个合适的选择。”

2016年春天,冯影在政策支持下投资4000元建了一个占地仅2分的简易大棚,以摸索经验为主。技术上不懂,她先找一些养花的书籍攻读,并在网上找有关知识学习。养花需要温室,要搭建大棚,她就到永城和周边养花大户那里现场取经学习。一方面熟悉大棚搭架、铺膜、配土和选盆等技术,一方面了解温室养花的经验技巧,掌握其习性和生长规律。在品种选择上,考虑到资金有限、技术储备不多,初期她选择了一些易种养、好销售、性价比高的多肉植物……因为在花卉种养护理方面是新手,冯影每天都要在花棚里精心打理十多个小时。

多肉植物渐渐长大,冯影骑着电动车到县城出售。那段日子的苦和累在忙碌中消化……品相好、价格低的多肉植物吸引了众人争相购买。创业初期,每天“多肉”销售一空的返程,就是冯影的幸福时光。

种植花卉具有风险。2018年夏季,天气炎热,是多肉植物易发病时期,因为经验不足,冯影种养的多肉植物先后患上了蚧壳虫和黑腐病,致使养殖的多肉植物损失三分之一以上……这样的挫折没让冯影落泪,由于长时间在棚里,对两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一直疏于照顾的歉疚,常常让她在夜里落泪。

支撑她坚持下去的是这个家,以及国家的好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众多热心人的支持。在销售困难时,市县相关领导以及县委办公室、县扶贫局、镇村帮扶人员都伸来援助之手,直接或间接购买多肉植物,并把花卉推介到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在产业正需要扩大规模的时候,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为她争取企业帮扶资金,投资20万建设一座占地4亩的连栋薄膜温室大棚……在各级领导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冯影的多肉植物借助网上销售的方式输送到大江南北,顺利度过了创业的寒冬期,迎来了事业的快速发展。

今年4月15日上午,由濉溪县商务局等单位主办的”公益助农 与爱同行“活动在冯影的多肉大棚里开播,铁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广亮等先后走进直播间发挥“十级吆喝力”为多肉植物代言,初吻、红宝石、吉娃娃、紫玄月……微信平台直播80分钟引来46000多人观看,成交2800单交易金额32000元。那一刻,冯影因感动而落泪。

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致富能手,冯影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她的人,更感恩政府和社会对自己的帮助。“一人脱贫不是脱贫,全员脱贫才是真的脱贫。虽然我能力有限,但我依然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她的帮助下,已经有4户贫困家庭实现家门口就业。

“现在棚里有5万多盆,近400个品种的多肉植物,我会进一步扩大花卉种植规模,引进绿植、盆景的种养,并且开设亲子游园活动来普及花卉知识等,用美丽事业绘就美好生活。”冯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2020-05-21 徐志勤 ——濉溪县铁佛镇黄集村花卉种植户冯影靠勤劳致富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46174.html 1 3 美丽事业成就美好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