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仁
这是30年前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宋德福同志在淮北市青少年宫落成开宫之际发来了贺信。
1984年11月,位于淮海路与相山路交界处,市中心繁华地段,占地面积5700平方米的淮北市青少年宫开始建设。各级党团组织和社会各界十分关心和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市政府拨专款,并发行了淮北市青少年宫建设有奖彩券,全市人民捐款捐物全力以赴建设青少年宫。时任团市委书记张旭、副书记王琳多次专题向共青团安徽省委汇报青少年宫施工方案和建设情况,团省委拨款10万支持青少年宫建设。因为我们青少年宫是靠全市人民捐款捐物、自力更生建没的,所以也引起了共青团中央领导的关注和厚爱。
1989年,一座由淮北团市委倡议,市政府拨款及全市人民捐款捐物,自力更生建成的总面积3200平方米的青少年活动阵地——淮北市青少年宫巍然矗立在淮北平原、相山脚下。主楼高十三层,在市中心拔地而起,为当时淮北市最高建筑物,一道亮丽的市政风景线,也填补了当时我市三十年无青少年综合性文化活动阵地的空白。她的建成为我市青少年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和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了基本保证,我市青少年儿童终于拥有一块自己的活动阵地,他们将在这里茁壮成长……
在淮北市青少年宫落成开宫之际,1989年11月底,时任淮北团市委书记王琳和团市委办公室主任兼青少年宫主任刘刚受淮北市委委托,专程赴北京向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奇葆同志汇报青少年宫建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希望团中央能够帮助解决目前遇到实际问题。刘奇葆书记听后非常重视,立即带领王琳书记、刘刚主任向团中央第一书记宋德福同志进行了汇报,并邀请宋德福书记参加青少年宫开宫典礼,视察淮北共青团工作。当听说青少年宫是由淮北团市委倡议、全市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捐款捐物,自力更生建成的,填补了淮北市30年无青少年综合性文化活动阵地的空白时,宋书记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淮北共青团工作、青少年宫活动开展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因工作繁忙,宋德福书记没有时间来参加青少年宫开宫庆典,答应写封信表示庆贺,以后有时间一定要去淮北看一看。
第二天,也就是1989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宋德福同志在淮北市青少年宫落成开宫之际发来了贺信。这也是宋德福书记在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期间,唯一一次给青少年宫写的一封贺信。他在贺信中提出的“以宫为阵地,以‘四有’为目标,以实践为课堂,以活动为特色,以文化为载体,在信任、服务青少年过程中,团结教育青少年。”的要求,明确了青少年宫工作方法、目标和任务,指明了青少年宫前进的方向,是我们也是全国青少年宫工作的指导方针。这充分体现了宋德福书记对青少年宫活动阵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具有重要深远的现实意义。
1991年4月15日上午,时任团市委书记王琳在办公室突然接到来自江苏团省委领导从南京打来的电话,告知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宋德福16日专程到淮北,视察共青团和青少年宫工作。王琳书记非常激动,没有想到宋德福书记工作这么繁忙,还专程来淮北视察共青团工作,看望团干部。王琳书记立即向市委和团省委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这是淮北建市以来第一次接待团中央最高领导人的活动,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宋德福书记来淮视察进行了详细安排和部署。
1991年4月17日下午,在时任团省委副书记刘伟、郑宏杰,淮北市委书记王成法、副书记刘富国、团市委原书记张旭、团市委书记王琳陪同下,宋德福书记一行来到青少年宫考察,详细听取青少年宫刘刚主任工作汇报,并观看每个楼层的培训活动场所,亲自体验活动器材设备效果。在活动室宋书记很高兴地进行了激光打靶模拟体验,对青少年宫工作很满意,并提出了殷切希望。在青少年宫接见了全市共青团干部代表,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宋德福书记给青少年宫的贺信和视察青少年宫做出的重要讲话,极大地鼓励鞭策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热情,努力奋斗,把青少年宫事业做得更好。
我于1991年10月从淮北煤矿建设公司三十处团委书记岗位上调到市青少年宫,接替刘刚主任全面主持青少年宫工作。
我们始终把宋德福书记贺信提出的要求,作为我们青少年宫工作的指导方针。尽管在建宫初期存在场地、设备、师资、经费等方面十分匮乏,缺少校外教育活动经验的难题,我们没有退缩、放弃,凭着对校外教育的满腔热情和对青少年儿童一片爱心,不畏艰苦,边干边学,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并根据自身的实际,立足于滚动发展,闯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前进之路。
30年来,淮北青少年宫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大力开展公益性活动。坚持不以赢利为目的,力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帮助青少年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为此本宫一直坚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艺术育人”的办学思路,不断强化“服务青少年,服务全社会”的教育服务职能,举办“残疾、贫困家庭少年儿童免费艺术培训班”,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通过组织各种公益活动,真正体现公益性质。目前青少年宫已由建宫之初的四个专业、八个培训班级、年培训量不足百人,发展成为今天集声乐、器乐、舞蹈、书画、奥数、作文、航模、跆拳道等30多个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培训于一体的、全市唯一一家正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年培训量2万余人,是全市青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主阵地,也是我市青少年儿童从事艺术学习体验活动的主要场所和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