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徐志勤 摄影报道
“爸爸,垃圾袋和夹子都带齐啦!”“儿子,你办事我放心!”5月1日5时20分,家住海宫新村的杨念与10岁的大儿子杨子帆出了门。
6时许,父子俩说说笑笑地走进相山公园大门后,开始一路捡拾垃圾。游客随手丢弃的纸团、饮料瓶、烟头……一样样被他们捡拾起来,放进随手提的垃圾袋里。
一路前行,从显通寺来到了饮马池时,公园里的游客渐渐多起来。在将军亭山脚下,杨念和杨子帆将手里鼓鼓囊囊的垃圾袋小心塞进了路边的垃圾箱,从随身背包里拿出了新的垃圾袋。“儿子,我们向将军亭出发!”听到父亲的话,杨子帆扬起汗津津的小脸,挥舞了下手臂:“奥利给!”
拾阶而上,登山的路还是曲折费力,眼尖的杨子帆不时还来到石梯外的山坡上捡拾垃圾,杨念会笑着看着儿子,叮嘱他:小心点儿。
9时许,登上将军亭的父子俩提着装满垃圾的袋子,开心地合影……11时许,从儿童乐园捡拾垃圾出来后,杨子帆将捡拾的第三袋垃圾放进了垃圾桶。
“今天我和爸爸的行动口号就是:垃圾不落地、公园更美丽;大手携小手、志愿往前走!”在刘开渠纪念馆门前,杨子帆自豪地对记者说,“爸爸,就是我的榜样!”
原来,37岁的杨念是海宫医院中医康复科医生,也是一名退伍军人。2005年12月,他光荣退伍后,父亲的一席话令他连连点头:“小念,咱们退伍不能褪色。在部队里你通过学习有了一技之长,在矿区里许多退休的老人身上都有伤痛,你的按摩和针灸可以帮他们解决痛苦……”
2006年初,杨念报名参加了一次朱庄南湖社区志愿者活动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看望孤寡老人、工伤老人,上门为居民们做理疗康复服务……热心的他很快就被社区推荐到杜集区,成为区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2013年10月,在杜集区文明委的大力支持下,淮北市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杨念志愿者工作室”,在矿山集街道颐乐园广场正式成立。
杨念自费购买了血压计、听诊器、中频治疗仪、TPT电磁灯、诊疗床等医疗器材,还购买了一些中草药和常用的药品在服务站里无偿使用。他的服务项目包括测量血压、理疗、按摩、拔罐、艾灸及健康咨询等。每到周末,他都会赶到工作室,为大家服务。同时,作为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中队长,杨念还参加了南山迷你马拉松和淮北市半马比赛的应急救援工作。去年4月,杜集区基干民兵综合救援排,杨念任排长。
因为奉献,所以温暖。杨念以自己的专业医疗知识开展志愿服务,奉献爱心,在全市志愿者队伍中树立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他也先后荣膺“淮北好人”“淮北市文明之星”“淮北市道德模范”“安徽省好青年”等荣誉称号。“2018年,我获得‘安徽省优秀退伍军人’这项荣誉时真的好开心。骨子里,我还是一名军人。”杨念动情地说。
有人说:父亲决定家庭的高度。平日里,杨念常常会带着大儿子杨子帆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他的愿望很朴素:“我希望儿子在公益活动中受到爱的教育,学会责任和担当,能够从中体会到奉献的快乐。”
今年五一前夕,他就与儿子杨子帆约定:劳动节,到相山公园捡拾垃圾,为公园的美化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当日,父子俩捡拾垃圾的身影,成为节日里最美的一幅画。“文明出行,从我做起!”杨子帆稚嫩的笑脸上洋溢着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