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李付峰 摄影报道
身材不高,未语先笑,一身学识气息,却在工作中屡破难题,先后荣获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五好职工”、临涣选煤厂“五好标兵”、“十佳共产党员”、三次被评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等荣誉称号。在该厂只要一提起“攻关达人”李军文,大家不约而同地就会为他竖起大拇指。
自2008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后,从技术员、技术组长、高级工程师到车间副主任兼副书记,李军文始终奋战在生产一线,无论是苦脏累险,还是攻坚克难,都勇往直前。多年来,他参与完成小改小革30余项、“五小”实用创新项目10余项、QC攻关课题4项、先后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论文5篇,QC攻关《提高精煤外运合格率》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技术革新,刻苦钻研“首战捷”
选煤生产,质量为先。选煤生产的过程控制和设备保障运行至关重要,在一次清理加压仓下撒煤时,大伙累的满头大汗时,李军文不是与大伙一块除煤,而是围绕着挡煤点打转,细心的他发现,采取将原分块式钢板挡煤板改为用废旧皮带做的一体式翻转挡煤板,解决了仓内撒煤问题,降低了工作量,得到了职工的一致好评。此事在他的心里也种下了技术革新是第一生产力的种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一边大量研读专业书籍,一边勤跑现场,虚心请教师傅,有时为了找出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他常常废寝忘食,错过饭点。多年来,他先后参与完成了西区浮选三四室精煤再洗改造;西区提质增效工程工艺完善改造及调试等技术攻关项目20余项,攻克选煤生产一道道难题。通过技术攻关为该厂提高经济效益300多万元;浮选油耗降低了0.02kg/t原煤左右,节约了浮选生产成本。
扎根一线,技术攻关“急先锋”
随着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淮北矿业精煤战略的调整,该厂入洗原煤煤种多、洗选工艺复杂、煤质三级联动考核和经营成本管控不断加大,选煤岗位作为选煤生产的质量核心,工作难度可想而知,选煤生产介耗、油耗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增加企业的吨煤加工成本和影响产品质量销售。浮选精煤灰分居高不下,重介精煤“背灰”现象严重,对精煤产率造成较大影响,该厂决定开展浮选三四室精煤再洗改造试验。选煤质量,时不我待,他带领技术团队连夜编制了试验方案,现场取样,做试验出数据结果时已是凌晨3点,由于在试验时出现了一个小的误差,小组成员说:“要不就这样吧,对试验结果影响也不大,明天再做”。但敬业负责的李军文表示,不行,这最后一组必须重做!就是凭着这种对选煤质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经过反复试验,确保了500余个试验数据的真实准确,用可靠的试验结果验证了三四室精煤再洗的优越性,撰写的《西区二次浮选改造必要性及工艺优化方案可行性报告》,为选煤后期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改造提供了可靠依据。
QC攻关,产品质量“排头兵”
在别人眼里,做QC攻关费时耗力,经常是为了一组数据、一个误差要反复校对,深入现场和蹲在狭小的空间里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一次试验还不一定能够成功,可只有了解的人才知道,选煤质量的重要性和攻关改造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工作中,李军文不光自己学,还毫无保留地把工作经验、学习心得分享给新进技术人员和其他兄弟选煤厂借鉴。他带领技术QC攻关小组,对生产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头脑风暴进行集中攻关、集中技术会诊,有效解决选煤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他先后通过QC攻关解决了东区三号浮选机后三室浮选效果差、尾矿跑煤的问题,尾矿灰分提高1%至2%,浮选油耗降低0.01 kg/t原煤左右;对矿浆准备器雾化器及浮选油添加管除杂改造,浮精精煤产率提高了0.93%,年创效益100余万元;有效解决精煤外运合格率偏低的问题,西区精煤外运合格率提高了0.58%,年创效益19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