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2日
第A04版:

生态优先促崛起 绿色发展创奇迹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双修)工作成就斐然

■ 首席记者 王守明 通讯员 黄文山

2017年7月,我市被列为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同年11月,我市以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名次跻身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2019年,由于我市采煤沉陷区和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巨大成效,被原国土资源部唯一推荐参评并荣膺中华环境优秀奖,成为历届全省唯一、本届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生态环境关乎民族未来、百姓福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市6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已走过30多年光辉历程。

从早期的复垦整地优先发展农业,到后来的填充造地弥补建设用地不足短板,再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绿金理念为指导,确立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打造“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城市特色风貌,不断推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实现新跨越,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已成为我市的响亮名片。

生态优先促转型 宏伟蓝图变现实

建市60年来,全市累计因采煤沉陷土地36.1万亩,30多万农民部分或全部失去土地,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已达300平方公里,还有1.5万多亩山体因采石遭受破坏,成为城市最深“伤疤”,发展最重“难题”,民生最大“痛点”。2009年,淮北市被认定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自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坚持走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绿色发展之路,坚定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以采煤沉陷区修复治理为突破口,着眼把历史包袱变成发展财富,探索形成“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的综合治理模式。

截至2019年,全市已累计投入采煤沉陷地综合治理资金150多亿元,共治理沉陷地19.8万亩,治理率达54.8%,全国领先;努力打造南湖、乾隆湖、绿金湖、碳谷湖、古乐湖、朔西湖等六大采煤沉陷湖泊,城市中心正逐步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中心湖带,淮北人民拥湖发展的梦想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专业人才作基础 推动工作正规化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自上世纪80年代起,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先后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专项领导小组,成立了土地复垦整理中心(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等专职机构,培养孕育了一批专业人才,为顺利开展治理工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加强政策扶持,提供制度保障。为引导规范全市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提高地方政府、矿山企业及社会群众积极性,我市先后出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淮北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考核问责实施办法(试行)》《淮北市采矿沉陷地综合治理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规定,明确工作标准,规范管理行为,加强过程管控,推动治理工作走向正规化、专业化、系统化轨道。

多措并举破难题 多规合一求实效

加强规划引领,强调多规衔接。为保证治理的科学性,我市先后编制《淮北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2016-2025)》《安徽省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淮北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等系列专项规划,确定沉陷区综合治理、城市生态环境修复重点区域,最大程度地发挥治理效益。

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我市还编制完善了以生态网络为本底,城市总体规划为纲领,城市“双修”等专项规划为支撑,城市设计为指导,详细规划为抓手的多规合一、上下联动的城市规划体系。

加强资金筹措,破解治理瓶颈。通过政策争取、财政投入、市场运作等方式,多举措筹集资金,保证了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可持续开展,解决了治理资金难题。

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的政府主导型。2003年以来,共获批国家和省级矿山地质环境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332个、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资金9.54亿元,带动市级财政投入20多亿元,矿山企业投入沉陷村庄搬迁安置资金40多亿元。

以地环治理保证金、恢复基金为基础的企业主导型。自2008年以来,累计收缴原地环保证金5亿余元。2011年以来,全市11家地方矿山企业支取保证金3963万元,完成治理面积1238亩;两大矿业集团获省级下拨保证金1.54亿元,完成治理面积3800亩。

以社会投资为突破的市场主导型。以绿金湖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为例,采用PPP模式融资22.3亿元,解决了资金缺口问题。该项目被列入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

实践中探索创新 好经验全国领先

加强探索创新,实现科学治理。为实现采煤沉陷区修复治理的最佳效果,多年来,我市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治理模式、技术措施等方面全国领先。

治理理念超前。对正在开采或未稳沉的采煤沉陷地,实施超前式治理,在科学预测沉陷区最终下沉量的基础上,采用挖深垫浅等工程手段,对未稳沉区域进行预先堆土填高,待沉陷后达到设计标高。超前式治理提高了治理效率,节约了治理资金,事半功倍。

治理方式科学。采取耕作层表土剥离、集中堆放、表土覆盖方式,对耕作层进行保护,覆土厚度设计为300—500毫米,确保土地质量不下降。实施超前式治理、开发式治理等治理模式,达到一举多得的治理效果。

治理技术先进。从充填技术要素入手实施“覆岩隔层注浆充填”“超高水材料充填”“膏体充填”。在不破坏地上村庄等建筑物情况下实现高效安全开采,节省了搬迁成本。

加强城市双修,带动城市转型。我市把闸河煤田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发展紧密结合,提出了“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城市空间特色风貌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心湖带城市设计》,推动城市由依山而建向拥湖发展。

2018年12月4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召开的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现场座谈上,我市以“城市双修”试点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典型经验受到住建部肯定,赢得与会专家赞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采煤沉陷区整治的有益经验,要注意总结推广。

今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做好采煤沉陷地综合治理生态修复这篇大文章,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20-04-02 王守明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双修)工作成就斐然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38959.html 1 3 生态优先促崛起 绿色发展创奇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