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韩惠
他们走进病房,全然忘却被护目镜和口罩压出的深深印痕,满心牵挂的只有眼前的患者;他们挥别家人,迎着“支援湖北”的集结号,“此去征战,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他们的日常繁杂琐碎,调动人员,调配物资,跟踪完善疫情信息,分不清昼夜晨夕,却始终坚定必胜的决心;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培养病毒,检测标本,为病例确诊提供第一手“证据”……
新冠肺炎阻击战打响后,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全市卫健系统和医疗机构人员奋战在一线、挺身在前沿,守护医者仁心的使命担当,守护这座城的健康安宁。
出征:不计报酬,不论生死
“这一刻,我想你们了!”元宵节当晚,淮北矿工总医院的刘丽媛在武汉驻地酒店里,记录下彼时的心情。这一天,她离开家人已经12天了。
继1月26日(大年初二)首批9人出征,来自市人民医院、淮北矿工总医院、濉溪县医院、濉溪县中医医院的28名医务人员闻令而动,前往最危险的防疫阵地。
武汉、湖北乃至全国确诊人数不断攀升。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决策部署,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国有战,召之即战。1月26日,省卫健委决定在全省各地市三级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抽调医务人员组建成安徽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通知下发到我市后,各院医务人员纷纷按下“红手印”、递交“请战书”,没报上名的请求成为储备人员随时待命。
加入首批驰援的大名单,是时任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孙伟与妻子李丽商量后的郑重决定。李丽也是本院感染科的一名护士,送走丈夫,她便扛下了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压力,“作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本分,哪里需要就应该到哪里去。我们约好,为了彼此,一定平安归来”。
濉溪县医院心内一科吴芳的孩子刚满6个月,她本人产假结束刚刚回到岗位。疫情发生后,吴芳主动请战,“此次出征代表的是医院乃至整个淮北医务工作者的形象。我们必将不负所托,配合好当地部门,全力救治患者,与疫情抗争到底!”
“我是党员,我时刻准备着听从组织召唤!”“我妈妈就是当年参加抗击非典的战士,现在我也要报名”“我要用行动告诉两个女儿,她们的妈妈很棒”……一个个让人热泪盈眶的场景,一个个激励人心的故事,在淮北大地传播。为了轻装战“疫”,一些女护士当场剪去长发,表达征战一线、为国奉献的决心。
“初心如馨,使命在肩。我曾是一名军人,当年,我用自己的青春保家卫国;今天,祖国需要时,我的女儿也奋勇上‘战场’。我为有小群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儿而骄傲。”就职于市人民医院的牛小群首批援鄂后,父亲牛明新写下一封家书,既有关心与牵挂,更有对女儿坚守岗位、援助武汉的骄傲与赞赏。
截至目前,我市出征武汉的28人中已有8名医务人员圆满完成战“疫”任务,随安徽省支援湖北医疗队踏上回家的路。坚守在武汉抗疫一线的,还有我们的20名“白衣英雄”!
守护:有你们,心就安
“截至3月5日24时,淮北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7例,已全部治愈出院,实现在治病例‘清零’。”3月6日,我市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在各新媒体平台,发布来自市卫生健康委的最新疫情信息。
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总有一些人为我们默默承担、负重前行。
疫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集中各方力量,落实防控措施,并于1月23日确定市人民医院、淮北矿工总医院两家定点收治医院,15家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各医院集中精干力量,全力以赴做好可疑病例的监测、筛查、诊断治疗以及处置。
王飞、李向梅夫妻因一段短视频在网络“走红”。视频中,两人在工作间隙,隔着玻璃门匆匆见上了一面,妻子叮嘱身处隔离区的丈夫:“照顾好自己,家里老人孩子我会照顾好的,你放心工作,老公你是最棒的,加油!”
一个是人医血液内分泌科的医生,一个是中医科的护士,在医院支援感染科的号召发出后,夫妻两人都主动递上了“请战书”,王飞率先被征召“战斗”,离开了正在生病的幼子。本院内,感染科和中医科的距离只有几十米,自1月27日王飞上班起夫妻俩却再也没见过面。视频中的那次短暂会面,17秒的时间,却足以让他们满足了。
没有大家安宁,何来小家幸福。在淮北矿工总医院,招募发热门诊志愿服务者的信息一经发出,就得到全院广大党员团员的积极响应,短短一小时内有40余人前来报名。经紧急上岗培训,“红马甲”们全天候不间断轮班值守,为发热患者答疑解惑,引领开展相关检查,极大减轻门诊压力,减少发热患者的等候时间。而这一切的付出,是累加在他们临床一线本职工作之上的。
疫情防控期间,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副主任孙秀军几乎“住”在了医院里。急诊科是阻击疫情的主要科室,除了负责门诊病人的救治,还承担着120急救转运任务,发热患者多,防护物资少。一夜诊疗流感100多人次,最多抢救5个发热抽搐或烫伤患儿,面对孩子的的哭闹和家长焦急的咨询,妻子发来的关切的信息,孙秀军更是看都来不及细看。
穿着防护服不知疲倦奔跑的身影,护目镜后坚定、关爱的眼神,是患者们所能记住的全部。“有你们,心就安”,一名疑似患者在解除隔离出院后,道出了对医护人员最真挚的感激。
合力:每个岗位都是一线
正当人们沉浸在喜迎春节的氛围中,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市卫生健康委机关全体人员已经行动起来,为疫情防控提供及时的信息、物资保障。
“医护人员的一线在病房里,我们的一线就在这里。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就是在守护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办公室主任王雅琳形容自己的时间“以秒来计算”,是属于全市人民的,不敢也不能浪费;疾控预防控制科科长谢琼琼负责全市疫情检测任务,需第一时间汇总更新确诊患者的行踪轨迹;应急办李向民每天凌晨1点必须将各方数据汇总发至市疫情防控工作组,早一分晚一分都不行;负责采购防控物资的财务科负责人邬露阳,手机里存了上百条与供货商的联系短信,来自肯尼亚的物资及时到位后,她和同事们激动地哭了……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全市卫健系统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发挥专业优势,为防控疫情作出应有贡献。
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后,以疾控工作人员为主要力量的流调队伍随即进驻病例家中,开展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调查与隔离,并进行可疑环境终末消毒。确诊和疑似病例进行传染病疫情网报后,原则上要求6小时内(夜间除外)完成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新冠病毒的潜伏期较长,流调队员需要尽早将病例发病前14天的暴露史、发病前3天的接触史和活动轨迹询问清楚,包括每日的行程、家人情况、曾经共同就餐人、搭乘同一交通工具的人员等等。为了得到准确的信息,摸清传播途径,流调人员需要耐心细致询问,不厌其烦地引导,帮助患者回忆前两周的生活经历和细节,有时甚至精确到以分钟为单位的行程。
针对患者在回溯14天情况时有可能出现的记忆缺失、遗漏行程重点等情况,我市建立由县区、卫生健康、公安、通信、疾控、社区等方面人员组成的“1+5”流行病学排除小分队,加强协作、信息互通,找准病例各种各样的可能传播途径和传播易感人群,形成信息“闭环”。以“拔碉堡”的方式,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可能感染人群,扎死病毒传染的“篱笆”。
市120指挥中心全体人员放弃休息,24小时待命,8名调度员增开值班台席,增加排班班次和密度,全力保障急危重症和发热病人的及时救治和转运。自1月24日年三十至3月5日,中心接听各类咨询、报警求援电话9568次,调派救护车1840台次,接送病人1523人次(其中发热病人474人次),没有出现一例因指挥调度不力而导致危重急症院前救治或发热病人转运不及时的事件发生。
疫情期间,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离病毒最近”。核酸检测过程中需要对痰标本进行病毒培养,面对震荡和高速离心处理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等危险因素,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全体人员不退缩、不放松,每天工作至少12小时,全力以赴完成上级交由的检测任务。为了最大限度减少防护用品损耗,检验科科长王敏带头少喝水少休息,特别是在第一例阳性标本检测时,她8小时未离开PCR实验室。当晚,又不顾疲惫,连夜将标本送到省疾控中心进行复核。在市疾控中心前期检测的21份阳性标本中,准确率已达100%。2月8日,安徽省疾控中心授权市疾控中心可独立承担确证实验。截至目前,检验科仍肩负重责,承担着疫区归国人员的样本检测。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相信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这个春天如期而至、和煦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