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7日
第A01版:

矢志不渝文明梦 幸福花开满相城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 记者 邹晨光

春日暖阳下的葱茏树木与干净整洁的街道相簇相拥,秩序井然的车流与文明礼让的行人有序行进,环境优雅的小区与怡然自得的人们和谐共生……行走在我市的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人们备感温馨与惬意,而这一切,来源于市委、市政府及广大市民25年涅槃追梦的不懈执着。

一方土地孕育一种文化,一方土地彰显一种精神。在淮北大地,文明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更是淮北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梦目标。自1995年开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征程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抓创城促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形象日趋精美,市民素质不断提高。淮北多次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行列,在全国文明创建中烙上了醒目的“淮北印记”。

回首望去,从1995年开展文明创建工作至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最高标准,努力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致力把淮北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生态城市。在这一过程中,我市把创建工作作为促进各项工作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将创建目标进一步细化,着力实现生态上的文明、城市功能上的文明、政治上的文明以及主体上的文明,促进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佳绩。

市委、市政府将文明创建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定期召开书记专题会听取创建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坚持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市文明委主任,市委常委和副市长任副主任的组织架构,并设立常务班子每月专题调度,严格落实“四级包保责任制”,签订责任书,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印发《淮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操作手册》等操作性文件,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指标细化,明确时间节点,逐项包保到人。市文明委与各县区分别签订文明创建目标责任书,组织开展各级文明单位与村镇、社区结对共建,并构建了地矿共建联席平台,形成了全市一致抓创建、凝心聚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近日,家住西山隧道附近的王女士来到凤凰公园,走在蜿蜒的石径上,心情特别舒畅。她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老旧的棚户区、杂乱不堪,市园林部门依托原有山体建设了凤凰公园,现在这里成了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文明创建是惠民、利民工程,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创建作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让市民享受更多的发展“红利”。

在市行政中心周边打造“五分钟”服务圈,集中建成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房产超市、信访接待、公共服务中介服务六大中心,与网上办事大厅互补,实现集成化智慧化运行,得到群众和企业的一致好评。在全省率先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创新推进治超、治污、治安、治税“四治”联动。建成相山公园、四季榴园、南山村等众多风景区,获得全省唯一的“石质山造林突出贡献奖”、接连斩获中华环境奖与“国家森林城市”奖。

如今,放眼淮北,城在林中、村在景中、房在园中、人在绿中。这一切,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我市加强全域规划,重点打造主城区中部近5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湖带,大力发展分布在中心湖带两侧的西部城区和东部城区。打造生态格局的同时,我市积极构建生态屏障。实施创森十大工程和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独创“七步造林法”,为全市20万亩石质山披上绿装,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持续治理采煤沉陷区,统筹实施南湖、绿金湖、碳谷湖治理,推进河湖联通工程,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大力塑造优美山水生态,构建生态环保长效机制,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实现了由灰向绿、由工矿型向山水生态型的转变。

“半城山色,半城水韵。”碳谷湖、绿金湖、南湖、乾隆湖、岱河等湖泊湿地连点成线、串景成廊,使得淮北依山拥湖的空间格局豁然开朗,“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特色城市风貌日益彰显,“以创城促创牌,以创牌惠民生”在淮北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群众对创建的支持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方水土、一方气质。历史上,二十四孝之一蔡顺“拾葚供母”的故事就发生在淮北地区。淮海战役中,淮北地区人民用小推车支援前线,建市60年,淮北又孕育形成了“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煤城品格。市委、市政府在创建工作中坚持弘扬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印发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行动方案》等,出台帮扶礼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实施办法,开展道德模范“传帮带”等活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成果显著。深入开展诚信建设,淮北市在全国地级市城市信用状况综合监测中排名位于前列。厚植好人成长“沃土”,在全国率先成立市级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共3500支志愿服务队、31.8多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身边好人推介评选,涌现出万名各级各类身边好人,153位市民入选中国好人榜,形成了“中国好人安徽多、安徽好人淮北多”的好人文化现象,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代表在第十二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交流发言。近年来,我市又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破除陈规陋习,倡导节俭养德等文明新风。

为了建立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价机制,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瞄准靶心,我市不断强化考核力度。针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变化,迅速调整完善文明创建第三方测评方案,邀请省文明办和合肥市对我市进行全真模拟测评。组织一县三区及窗口行业开展互查互评,多次召开测评问题交办和整改情况通报会,力求全部整改达标。市委多次召开书记办公会专题研究文明创建工作,全市各级领导深入开展“行走淮北”督查活动,逐项抓好整改和跟踪督办。市创城指挥部各工作组坚持日督查、周调度,定期开展“回头看”,并将问题整改率排名定期在媒体公布。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老干部参与调研督查,为创建建言献策。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对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充分发挥“文明创建动态管理系统”平台作用,对408家单位创建工作进行日常动态考核,建立了区县和市直单位实地测评和材料申报两个工作微信群,对各单位创建任务落实情况及时掌握汇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1995年起,我市开启创建文明城市之路,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发展工程、生态工程、民生工程,以传棒接力的方式,一届接着一届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不忘初心,久久为功,常态化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使之深深融入全市人民的精神血脉。2017年11月14日,是淮北这座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名单,我市以全国第三、安徽第一的名次,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全市人民实现了期盼22年的创城梦。当年11月17日,市委书记黄晓武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代表全市人民上台领取了全国文明城市奖牌。

文明创建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25年不忘初心、久久为功,文明创建早已深深融入淮北这座城市的精神血脉。当前,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已进入最后阶段,全市上下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在新的高峰上铸就新的辉煌,再鼓干劲、再加压力,以志在必得的信念,以冲锋冲刺的干劲,奋力争夺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以优异成绩向建市六十周年献礼。

2020-03-27 邹晨光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38644.html 1 3 矢志不渝文明梦 幸福花开满相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