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8日
第A08版:

不要把爱,熬成等待

况永夫

你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张望

你可是又在窗前把我默想

……

儿在天涯

你在故乡

……

你可是又在梦中把我挂念

你可是又在灯下为我牵肠

……

每当石顺义的这首歌词在耳畔响起,我就想起了儿时见到的那一幕:那年上小学三年级,发烧,父亲带我到村卫生室打针。家住村子西头的丁大娘也来看病,她患哮喘,步履缓慢,趿着一双破旧的棉鞋,走不了几步路就要停下来休息,双手紧握拐杖,身子向前微倾。好不容易到了卫生室,丁大娘就瘫坐在卫生室的板凳上,气喘如牛。

父亲问:“老嫂子,就你一人,孩子没回来吗?”大娘只是挥挥手不作回答,上气不接下气,呼吸仍很急促。休息了一阵子,丁大娘的话匣子终于打开了:大儿子两年前在部队当了连长,忙,一年到头见不到人!二儿子最近又在淮南矿上担任修护队队长,也忙!卫生室的医生是我家近门爷爷,鼻梁上托着一副老花眼镜,听了大娘的一番话后说:“你家祖坟冒烟了,两个儿子真厉害啊。”丁大娘匆忙挥挥手说:不提也罢,不提也罢,坐着飞机吹喇叭——响得高。儿时的我,听后不解,看病和飞机吹喇叭咋能有关联呢。后来慢慢长大,才明白丁大娘是在嗔怪当连长的大儿子、当队长的二儿子。

丁大娘渐渐习惯了独居老人的生活: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多年后,大娘病逝。儿女们在灵堂里嚎啕大哭。我想眼前的一切,能弥补大娘拄着拐杖在瑟瑟秋风中翘首期盼、苦苦等待的缺憾吗?清代黄景仁在《别老母》一诗中兴叹: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诗人内心的愧疚溢于言表,自古忠孝两难全,但作为子女不能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就是最大的不敬啊!

从那时起,丁大娘的那句“坐着飞机吹喇叭——响得高”,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时时警醒着我,我一定不做白居易笔下的燕子,“高飞背母”。

再后来,我读到了“三条鱼的故事”,虽然无法考证它的真实性有几分,可故事感人肺腑。母爱之鱼大马哈生活在海洋深处,产完卵后,就静静地守在一边,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鱼还不能自己觅食,只能靠吃母亲的肉长大。大马哈鱼忍着剧痛,任凭小鱼撕咬。小鱼长大了,母鱼却只剩下一堆骸骨。大马哈鱼在无声地诠释着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纯洁的母爱。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的恩德,似天一样浩瀚无边。我们做儿女的,那点像小草一样的些微孝心,又怎么能够报答如阳光般温暖、无私的母爱呢?慢慢地,我不再自作聪明地打断老母亲的唠叨,学会了倾听。周末有时间,就陪父母出去走走,记得那次在宿州闵祠村,老母亲高兴地像个孩子。老父亲不愿意下车,但隔着车窗望着院子里的那棵千年火炬松,我发现他的眉头舒展开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的饭量大增,我知道老父亲的心里是满足的。

如今,我更学会了顺从父母,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意愿。

九十岁的老母亲、八十八岁的老父亲现在需要的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是更多的陪伴。

重阳节到了,愿普天下的儿女不要再以“工作忙”为借口,忽略了父母的企盼,更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终身的遗憾。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样:

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

2019-10-08 况永夫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26679.html 1 3 不要把爱,熬成等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