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2日
第A11版:

中秋佳节话团圆

张云波

我认同张爱玲的那段话:“人生莫非真的是个圆,无论是小团圆还是大团圆,我们怀着永世的乡愁拥抱着那个圆。”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亲人和家永远是内心深处最浓郁的眷恋,于是思念和团圆之盼,在诗词里袅袅生香,在丹青里郁郁葱葱,在歌曲里温情涌动,在舞姿里踏上归途。

“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家团圆是人类的心灵寄托和情感诉求,无论距离多远,身在异乡的游子都要回家与家人团圆。中秋节里最隆重的物质载体就是吃团圆饭。丰盛的美食摆上满满一桌,被亲情包围着的一家人围坐在桌旁,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心头的慰藉与充实之感难以言喻,空气里都充斥着甜蜜的味道。天伦之乐的情感升华带来说不尽的幸福,成为人生之中的一种珍贵且永恒的精神食粮。

“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犹如饺子之于春节,汤圆之于元宵节,粽子之于重阳节,月饼是中秋节的象征性和寓意性食品,人们以饼的圆润预兆人之常生,寄托着期待美满、和谐、丰收和富饶的美好愿望。中秋节的应时果蔬主要有石榴、菱角等,在善于托物寄情的中国人心里,它们也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吃”的功用,晶莹如宝石般的石榴籽多粒满,象征着子孙满堂、人丁兴旺,菱角上寄予着长辈对晚辈“聪明伶俐”的希冀和祝福。

“月到中秋分外明。”皎洁的月亮,像一颗涨满了诗情画意的赤子之心,悬于广袤、幽蓝的中秋夜空,凝聚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想象。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民间传说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月宫胜景。抬头望月,我们仿佛看到了唐人的笙歌嬉戏,看到了宋人的感物伤怀,看到了元人的动情低吟,看到了明清人的孤旅愁绪。月光落在草木藤蔓的葡萄架上,落在围桌而坐的家人身上,我们感觉到了自己的愿望似乎伸手即可触及。幸福生活,才是生命红尘之中情思曼妙、长盛不衰的一缕缕月华。

“千古中秋悲明月,一袭相思话团圆。”团圆文化,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胎记”,一个最柔美的文化音符,犹如一坛醇香的老酒,洋溢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散发着令人陶醉的芬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物理上的聚合并不必然带来心灵上的团圆。网络资讯的发达,科学技术的更新,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使亲子、兄弟、夫妻之间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空间距离逐渐拉近,心里距离却在疏远。唯如“但愿人长久”,方得“千里共婵娟”,心灵的团圆才是亲情的极乐天堂。“何必攀明月,明月自相随。”有了心灵上的团圆,彼此的牵挂,才能折射出最长远、最踏实、最心安的人性光芒,当心灵相遇、相交、相契、相合的那一刻,“隔天涯之遥而不生疏,居咫尺之地而不狎昵”。追求什么样的团圆,往往比团圆本身更重要。我尤为欣赏军人的姿态,虽然他们在团圆的时刻随时做着“逆行”的准备,但是心灵上的团圆却扎下了坚实的根基,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像越过云层的那份晴朗。剪一叶中秋月影,任其迸发出夺目的光彩,让心灵的团圆成为仲秋的美妙旋律,让我们在月光照得到的地方得知彼此安好。

“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 中秋节以独特的血亲关系,揭示了人类最纯真、最内在、最本源的思绪和情感,塑造了华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念亲、思乡、祈福、赋愿的朴素传统,成就了最具有传承活力的文化精髓。一个民族把自然天象最完美的时刻,作为本民族的一个节日,把自身追求与自然和谐相统一,再进一步拓展出家庭团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深刻内涵,这是多么智慧而深邃的民族文化!地上的花先是一朵一朵地绽放,然后才开成一大片的。倘若我们怀着一颗“天下为公”之心,把博爱的虔诚眸光都注视成一束束光,那么团圆文化就将成为一轮满月,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让家人的团圆,走向民族的团圆,走向人类的团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正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人民幸福、国家强盛、世界美好,画出一圈又一圈美丽的同心圆。

团圆,不仅仅人类有这样的渴望。古书《阐义》中记载着这样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有一个叫沈宗正的松江幹山人,每年深秋都要在池塘捕蟹吃。一天,他看见两三只螃蟹相互挤靠着往前走,感到很奇怪,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只螃蟹八条腿都没了,无法行走,另外两只螃蟹正抬着它翻越蟹簖。他不禁感叹道:“想不到这些微不足道的水族动物,同辈间却有如此的情义!”于是就令人拆除蟹簖,从此再也不吃螃蟹了。动物的真性到了极处,可以感动人心;人的真性到了极处,可以感动天地。

大地是形形色色生命的家园,因为生命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才有了缤纷的色彩。人类与形形色色的生命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共同享受着日月精华、天地甘露的滋养,像一条条奔腾的河,最终流向同一个大海。所有的生命是一体的,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学会逐渐关闭源源不绝的欲望之阀,把惜生、放生、爱生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让所有的生命在节日里都走向自己的团圆。我想,当人类真正放低了自己的姿态的时候,也正是为自己赢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时候;当人类的节日不再是动物们的灾难之日,它便拥有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在人的需求层次中,团圆是一种非物质的精神文化,是人生征途中的亲情驿站,是奋发拼搏后的精神小憩。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带着亲人的牵挂,将中秋夜晚的明月和星星排练成最美最真最纯的祝福,让家的温暖情愫穿越时空而永恒。

2019-09-12 张云波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24661.html 1 3 中秋佳节话团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