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陈若奎
濉溪县百善镇叶刘湖村养鸭场近年来声名鹊起:鸭场年存栏蛋鸭5000只,纯收入10万余元,淮北、宿州、涡阳等地驱车到此批发鸭蛋、松花蛋、咸蛋的客商络绎不绝。当地村民看到这一情景,称赞养鸭场的女主人是位励志勤劳的女强人。
村民称赞的女强人名叫季秀云,1991年经亲戚介绍同黄夫林结为伉俪。2008年,夫妻俩开始饲养蛋鸭,年收入好几万元,成为村民心中羡慕的致富户。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夏天,黄夫林感到尾骨处时常疼痛,到南京一家医院检查,确诊患了罕见的脊椎癌。季秀云擦干眼泪带着丈夫前往合肥、上海等省内外医院治疗,两年花了40多万元,也未能挽救丈夫的生命。2012年春,刚近不惑之年的黄夫林给季秀云留下20多万元欠款,撒手人寰。那时,季秀云的小儿子刚读高中,公公婆婆体弱多病,家中失去顶梁柱,生活陷入困境。2014年,季秀云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丈夫离世后,季秀云有三个心愿:一是把读高中的小儿子供成大学生;二是还清为丈夫治病的20多万元欠款;三是养好蛋鸭增收,早日圆脱贫梦。养殖蛋鸭不同于养周期短的肉鸭,其产品主要是出售鸭蛋。而鸭蛋受市场行情波动大,如过了保存期会出现损坏现象。2015年夏天,鸭蛋价格下降,滞销严重。看着鸭蛋越积越多,季秀云心急如焚。村帮扶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帮她出主意说,你何不把鸭蛋深加工成松花蛋、咸鸭蛋呢,这样既能延长保存时间又能提高经济效益。为了学到深加工技术,季秀云打听到山东有家松花蛋加工厂,便专程到那里参观学习。
“到山东学技术,只是看一下那里的用具,师傅介绍一下配料,至于松花蛋春夏秋冬怎样制作各有不同的方法,掌握温度、‘敲蛋挑选’、配料等工序还得靠自己摸索。”季秀云说。从山东学习回来后,她便买了空调、塑料大缸等设备,开始学做松花蛋。一次试做上千个,要一个月时间。结果不是做“老了”蛋苦涩不能吃,就是“嫩了”蛋白蛋黄“上不来”,成了“水罐子”,剥不成个也不能吃,都得丢掉。每次看到丢掉成堆的鸭蛋,季秀云心疼的直掉眼泪。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六七次试验,季秀云终于在2016年春做出了剥时不沾壳,蛋白筋道有弹性,蛋黄香口感好的松花蛋。
2016年底,季秀云养殖场几千只蛋鸭到了更茬换代期,需向市场销售老鸭。那时,市场老鸭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从每市斤十七八元下降到七八元,而且滞销,几千只鸭子不下蛋每天还要喂上千元的饲料。
2017年春,正值饲养鸭苗的大好时机,季秀云因老鸭未能及时出售,陷入了无本钱购鸭苗的困境,产生了拆鸭舍外出务工的念头。叶刘湖村帮扶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及时帮她在濉溪农商银行办理了5万元无息贷款。季秀云用这笔贷款购买了3000多只养1个多月就能下蛋的“青年鸭”,鸭场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2019年春节前夕,市人大代表、叶刘湖村党总支书记徐昌在走访季秀云养鸭场时,看到两个鸭舍的塑料顶棚已使用多年,鸭舍前的道路场地都是土路面,为防止雨天鸭舍漏水,大雪压塌鸭舍,便为鸭舍增加了钢梁,更换了新塑料顶棚,修了30多米长的矸石鸭舍通道,还为她送来了18平方米的鸭场休息板房。
真诚的帮扶,激励着季秀云在养鸭脱贫的路上砥砺前行。她的养殖规模已由前几年的存栏蛋鸭2000多只增加至5000只,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如今,季秀云三个心愿都已经实现:小儿子大学本科毕业在云南昆明就业;还清了为丈夫治病的借款;2017年年底实现光荣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