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5日
第A05版:

淮海经济区又有大动作

——10市对接“十四五”规划谋求产业协同发展合作

2018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并印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这意味着“淮河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根据《规划》,这一区域内将构建“一带、三区、四轴、多点”的总体格局,其中淮海经济区作为这一国家战略中的北部重心,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重点之一。

7月31日,淮北等淮海经济区10市共同签署《2019—2020年淮海经济区“十四五”规划对接暨产业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共同提出“1+5”六大板块23项重点工作任务。

■ 记者 黄顺

强化“十四五”重大规划对接

六大板块中“1”就是强化“十四五”重大规划对接。

10市牢固树立“淮海一盘棋”理念,立足“十四五”区域发展大局,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省重大战略和政策支持,共同做好重要事项争取、重点课题研究、重大规划衔接。

为了进一步充分释放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政策叠加效应,10个兄弟城市共同争取“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得到国家战略层面更大支持”“启动编制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规划”等重要诉求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专项规划以及重大项目盘子。

2020年启动“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后,各市共同建立“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会商机制,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专题对接沟通会议,区域兄弟城市特别是接壤城市要加强横向对接和动态联系,聚焦总体布局、产业布局、国土空间布局以及跨省、市的重大交通、产业、环保、公共服务重大项目(事项)开展积极商讨对接。

推动优势产业链深度融合

联合区域优势产业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必须强化区域城市间、行业间分工合作和产业配套,深化全方位全领域对接合作。

根据《备忘录》,10市将成立区域特色产业联盟,如依托徐州、淮北等市工程机械产业重点企业成立装备制造产业联盟;依托连云港、徐州、淮北等市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企业成立生物医药产业联盟;依托淮北、宿州等市能源产业重点企业成立煤炭产业联盟;依托淮北、菏泽等市食品加工产业重点企业成立食品加工产业联盟。

在加快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方面,推动淮北“淮海壹号”电商产业园等加快发展,培育互联网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增长点。共谋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淮北大数据中心等区域性数据中心建设。2020年底前,形成2—3个具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功能的大数据中心。

此外,各市还将举办“淮海智造”企业系列对接活动,共同打造世界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强化区域文旅产业合作,依托已成立的淮海经济区文旅融媒体联盟,每年联合推出3—5条市场互补性强、竞争力强的精品旅游产品线路,2020年底前,区域间互接游客人数年均增长20%以上。

加快平台载体共建共享

区域一体化发展,必须打破地区行政分割。各市以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为载体,引导和鼓励跨省跨市产业合作,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和合作机制,推动建立省际市际产业转移统筹协调机制。

围绕2020年底前区域内创建3—5个合作示范平台(示范工程)的目标,徐州市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开发区联盟,建立定期性、常态化交流机制。2020年,举办淮海经济区开发园区发展大会,推动各市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缔结跨区域友好合作园区,建立省级开发园区“一对一”对口合作机制。

与此同时,立足创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徐州—淮北)段园工业集中区等园区合作,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创新共建合作园区、“飞地”园区,加快建立区域产业承接转移合作的有效模式。预计2019年,产业合作园区业务总收入增长20%以上;2020年,新成立一家合作共建园区。

根据《备忘录》,兄弟地市之间还将完善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合力打造区域最优营商环境,跨区域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每年召开跨市专题招商活动10次以上。2020年各市将携手走出去,筹划在境外或北上广深等地举办“淮海招商大会”。

打造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新时代,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在跨区域协同创新上发力,增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各市协议充分发挥区域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优势,加快实现创新资源共建共享。

由中国矿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牵头,在教育部等国家相关部委指导下,于2020年底前成立淮海经济区创新创业大学联盟,联合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

为了完善提升淮海国际创新中心等平台服务层次质效,各市合作共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建设若干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2020年,组建5个服务区域的创新研究院或创业孵化器。

与此同时,各市共建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如建设运营淮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搭建高层次科技人才交流平台;构建淮海经济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引导高端孵化器、科研机构、仪器设备、研发基地开放共享创新资源。

各市还依托科技馆、博物馆、动植物园等科普资源,通过交换馆藏展出、办理通卡通票等方式,实现科普资源共享,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教科普文化交流活动品牌。

提升区域双向开放水平

为了合力打造对外开放载体,加快提升区域双向开放度和经济外向度,各市将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创新升级,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深化区域产业合作,推进区域要素流通联动发展。

全力建设淮海国际陆港方面,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高水平规划建设服务全区域的淮海国际陆港。2020年底前,淮海国际陆港建设项目启动实施,相关设施和平台服务淮海经济区城市运量不低于三分之一,初步成为支撑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加快提升综合保税区能级方面,充分发挥区域海河连通、陆港联动独特优势,支持区域内综合保税区等建设,推进区域内陆城市外贸加快发展,助力东西双向开放和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加强口岸通关协作方面,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和新亚欧大陆桥物流大通道等战略实施,加强内陆口岸同连云港等沿海口岸通关协作。

提升多式联运水平方面,着力发挥公铁海河运输方式齐备优势,依托京沪、京九、陇海铁路及京杭运河等重要交通运输通道,提升多式联运组合效率。

合力构建区域大市场

根据《备忘录》,各市聚力聚焦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整合区域优质资源要素,做强做优区域特色品牌,在信用体系、金融服务、标准化建设方面协力创新,构建内容丰富、开放统一、体系健全的要素市场一体化格局。

做优做强淮海农业市场,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对接长三角主要城市。加快徐州、淮北等市农村电商发展,完善区域农产品流通体系、质量安全体系。

围绕区域居民消费、理财等领域开展信用合作,推动红黑名单数据互通共享,加大重点领域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力度。2020年底前,推出各市互认的领域红黑名单。

全力建设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等功能载体,共同筹建服务于区域的淮海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争取设立淮海股权交易中心,推动设立淮海产业投资基金。

聚焦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全域旅游、环保等领域,完善淮海经济区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推进一批重大标准化合作项目。

2019-08-05 黄顺 ——10市对接“十四五”规划谋求产业协同发展合作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22013.html 1 3 淮海经济区又有大动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