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政
本报讯 近年来,烈山区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针,立足帮扶工作职责,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为重点,创新帮扶思路举措,努力提高帮扶实效,有力推动了全区贫困群众致富脱贫。截至目前,烈山区已脱贫397户,907人,取得良好帮扶成效。
压紧压实责任。烈山区成立了由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区直相关部门和镇(办)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配备3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全区扶贫开发日常工作。建立健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制定出台《烈山区县级领导干部包保村(社区)工作实施方案》《烈山区2019年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实施方案》,明确全区领导干部和单位开展到户结对帮扶责任,真正做到有贫困人口的村(社区)均有帮扶单位、每户贫困户均有帮扶联系人。为促进帮扶责任、帮扶措施有效落实,全区成立了1个督导组、1个巡察组和40个帮扶工作组,分派至全区有扶贫任务的40个村(社区)开展扶贫督导和帮扶,构建了县级领导当督导,纪检、组织、扶贫等部门严督查的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扎实顺利开展。各镇(办)在有脱贫任务的40个村(社区)设立了扶贫工作站,配备了40名扶贫专干,组织协调落实本村扶贫一线工作。同时,区委、区政府将脱贫攻坚任务作为硬指标纳入目标考核体系,逐级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与各项经济指标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为确保脱贫攻坚顺利推进,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亲临扶贫一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督导扶贫措施落实,带头开展结对帮扶,层层传导扶贫压力。
把握精准要求。突出精准识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严格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识别标准和程序,逐村逐户进行对标识别,逐一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对符合贫困标准的全部纳入,确保应进则进、一户不落。对不符合贫困标准的坚决清除。突出精准退出。严格按照贫困户退出标准和程序,结合“回头看”和“大排查”,对往年退出的贫困户,逐户进行对标再核查,确保退出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年度脱贫标准,“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突出精准施策。始终牢牢抓住“精准”二字,坚持因户因人施策,全面落实“一户一措施一人一方案”,推动脱贫攻坚从注重减贫速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重点抓好边缘户的排查摸底工作,创新建立防范返贫预警机制,有效防止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发生,全面落实已脱贫户的后续帮扶措施,不断巩固提高脱贫质量。
强化产业带动。利用全区石榴、苹果、灵枣等产业优势,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如榴园村、和村、黄营村,在打响当地特色品牌、形成特色产业的同时,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当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依托当地养殖、饲料产业,大力推行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三镇分别投入安徽木兰牧业480万元,投入淮北普兰克饲料厂100万元,产业分红资金用于当地贫困户持续增收,确保实现稳定脱贫。探索建立扶贫新路子,全面扶持推广“扶贫车间”特色产业。古饶镇建成以服装加工为主的“扶贫车间”并投入使用,吸纳贫困户20余人,有力带动当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增收,受到广大群众的点赞和好评。深入实施全产业链扶贫工程,加快构建实施“三有一网”稳定脱贫模式。贫困户吕振陶夫妇在区、镇扶贫办的支持下走上养羊致富路,年增收2万元,实现脱贫。贫困户赵正坤,依靠种植西瓜、葡萄年增收2万元,成功走上绿色致富道路。贫困户沈铁华依托养鸽,年增收1万余元,同时带动周边贫困群众从事特色养殖业发展致富。
巩固扶贫成果。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规范建档立卡工作,全面开展“核对基本信息、核对识别程序、核对帮扶措施、核对扶贫责任、核对脱贫情况和规范档案管理”的“五核对一规范”工作。全面推进信息精准,实现户籍、教育、健康、就业、社会保险、住房、银行、农村低保、残疾人等信息与困难人口建档立卡信息有效对接。开展排查督查自查活动。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及时抽调24名精干人员进行培训,分别由区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带队,成立四个督查组,以贫困户认定、退出为重点,不定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活动,全面调查、核实、分析和评估各镇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及成效。今年,各镇针对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自查活动,切实做到紧盯自查问题、明确整改责任、制定详细措施、全面整改到位,确保扶贫工作基础持续夯实,扶贫工作成果不断巩固。
下一步,烈山区将紧盯年度目标任务,把握现行扶贫标准,精准细化帮扶措施,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着力推深做实各项扶贫工作,坚决完成30户92人脱贫任务,实现贫困群众高质量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