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5日
第A03版:

一路向东是大海

■ 记者 黄顺

继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顶层设计出台临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身处“高质量”“一体化”的“大棋盘”,从“你我”之间的握手到“我们”的共同使命,从“融入长三角”到“身在长三角”,淮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启东向发展新时代。

其实,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路上,淮北早已出发,且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步履坚定。

近年来,淮北抓住长三角产业加速转移的有利时机,在上海龙头带动下,携手苏浙兄弟城市,扬淮所长,聚焦产业协作,努力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链条完整的区域产业体系,把一体化发展机遇转化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实际成果。

精准招商:扩大经济协作“朋友圈”

淮北地处长三角的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中原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的交汇区域,也是直接为长三角提供能源的全国知名煤炭资源型城市和能源基地。

在当前积极对接苏浙沪开展产业协作招商的“朋友圈”中,淮北无疑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老朋友。

熟悉,是因为淮北与长三角城市历史渊源深厚,相互来往密切,被誉为皖北的“小上海”。

早在千年以前,淮北作为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就源源不断地把江浙地区的各类货物运送到京城。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淮北建市初期,一大批上海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来到淮北参与能源会战和下乡锻炼。

陌生,是因为那个曾经只有“煤电酒”的老朋友,不仅产业“高精尖”,“淮北原创”“淮北首创”成果大量涌现,还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中华环境奖等一大串含金量极高的荣誉。

近年来,淮北树牢招商“生命线”意识,面向长三角,紧盯大上海,发挥资源、人才、环境优势,精准招商,不断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招商推介会上的苏浙沪企业家们发现,自己的同行已经先行一步、早早在淮北安家落户、发展壮大,淮北还获评苏商投资首选10个亲商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淮北到底是不是一块投资热土、产业转移的好去处,数据可以说话。2018年,全市在建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45个,总投资239.64亿元。

其中,来自上海市的在建项目3个,总投资64.22亿元;来自浙江省的在建项目14个,总投资114.28亿元;来自江苏省的在建项目28个,总投资61.14亿元。

淮北长三角经济协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特色园区:打好产业转移“接力牌”

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跑的今天,无论转出地还是承接地,都力求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和产业科学布局。

淮北加快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营造良好“双创”环境,持续扩大园区发展规模、增强园区产业承接能力。

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差异化定位,协同发展、优势互补,避免低水平重复、同质化发展,成为外商投资尤其是长三角客商的优选地。

大家共同探索“共建共享共赢”新模式,在推动产业资源在长三角地区市场化配置和双向流动上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 

正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的淮北经济开发区,国际领先的千亿陶铝峰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我市与上海交大、上海均瑶集团联手推进陶铝新材料产业化和产业集聚。

上海华谊参与合作的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余亿元,是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吸引一大批国内外优质化工企业落户,未来五年将打造成为“千亿元产值的碳基产业基地”。

上海市化工协会与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招商引资、技术交流、业务培训等方面展开合作。

今年3月份,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项目对接会暨安徽濉溪经开区承接产业转移对接会上,就有6个招商引资项目同时签约落户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濉溪经济开发区。

除了上海电气、上海华谊,还有上海申能、上海浦发、上海均瑶、浙江金龙电子、浙江传化和135万千瓦发电机组高效洁净煤发电工程、浙江华孚时尚纺织小镇、江苏康美绿筑绿色建材产业园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企业、好项目先后落户淮北。

据市发改委提供数据,2018年,全市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27271万美元,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92.6亿元。

协同创新:产业优化转型“加速度”

“大机遇”面前,淮北牢牢把握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主动,并把协同创新摆在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突出位置。

围绕碳基、硅基、铝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产业“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积极承接长三角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推动产业向产业链、创新链最高端攀升。

深化与上海申能集团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投资54亿元建设的135万千瓦发电机组,是全世界单机容量最大、单位能耗最低的高效洁净煤发电机组,为全球绿色燃煤发电的标杆,是国家示范工程。

与上海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与上海交大合作研发的陶铝新材料,已成为国之重器,广泛应用到我国航空航天和军工民用领域。

濉溪经济开发区聚力特色产业,加快产学研平台聚焦长三角,同上海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共建技术转移站项目,与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在产业合作、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深入对接,并推动理士电源与中科院在铝空电池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

欧勒奋生物科技是一家研发生产烯烃合成基础油(PAO)的高科技企业。正在我市煤化工基地建设国内乃至国际上首个采用生物法制备高纯度线性α烯烃(LAO)暨PAO近十万吨级生产装置。

还有来自浙江的投资企业金龙电子,手机电动马达技术世界领先,占全球市场份额20%,市场占比国内居首。

……

一个个来自江浙沪的科技创新成果在淮转化,长三角科技创新的整体优势,也推动了淮北实现更高质量转型发展。

2019-06-15 黄顺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8103.html 1 3 一路向东是大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