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0日
第A16版:

“福”文化的流传

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题写的“福”字包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

在诸子百家争鸣时,诸子百家通过各自的学说,形成了统一认识:把“福”字当作名词使用,并且赋予它丰富的含义。

首先是孔子及其弟子在《礼记·祭统》中表明自己的观点:“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谓之备。”他们把“福”字冠以“顺利”的含义。

擅长辩证法的李耳在《老子》中言:“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这里他把福大抵定义为“好运好事”的意思。

最终,儒家代表孔子在他整理的《尚书》上对福做了“归纳总结”:“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就是说,福包括五个方面,即长寿、富有、健康安宁、美好品德和老有善终。这也就是后来流传较广的“五福”之说。从那时开始,“福”字积聚越来越多正面能量的信念,一步步植入华夏民族的血脉中。

后来,“福”也在民间流传,甚至出现了过年时贴“福”字的习俗。关于其来历,说法不一。最早的传说起于姜太公。姜太公封神时,他老婆也要请封,姜太公说:“你是个八败命,到我家来让我穷了一辈子,就封你穷神吧!”老婆不高兴了:“封我为穷神,叫我蹲在啥地方?”姜太公说:“有福的地方不能去!”从此,老百姓家家都贴“福”字,以驱穷神。

传说不可信,不过,最早有贴“福”确切记载的,是宋代钱塘(今杭州)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的记述:“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所谓“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

据《黄河晨报》

2019-04-10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2804.html 1 3 “福”文化的流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