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0日
第A12版:

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发言:

1.《运河·中国:隋唐大运河历史文化考察》作者 张秉政

“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怯志之有倦。”座谈会上,张秉政向在座嘉宾汇报行走过程中就面临诸多挑战。“这部著作的问世可以说:一是在运河中申遗的节点上,我和一群有家国情怀,受过古运河滋养的志同道合的专家学者,新闻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2.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总编辑、编审 宋启发

“本书在唤醒历史的同时,还能让今人重新认识隋唐大运河沿线整体文化价值、自然生态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情感价值,极具原创性、开拓性。书中包括了近400幅实地拍摄的图片,完整地呈现隋唐大运河历史、人文、社会、民俗、文学、艺术、科技等多方面的风采。”座谈会上,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总编辑、编审宋启发高度赞扬了这本著作。

宋启发认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背景下,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

3.河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孙旭培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河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孙旭培赞誉这本书是“隋唐大运河纸上博物馆”。

他认为,把历史与现实串在一起是本书的特点,充分展现运河流域的风俗风貌和历史文化。能够把历史和现实串在一起,体现了作者有着深厚新闻学的功底密切相关。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把大部分已经掩埋在地下的、比京杭大运河历史更悠久的隋唐大运河全方位地呈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

“大运河流域的地上、地下都有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所以这本大书既是一部爱国爱乡的好教材,也是保护运河流域遗产的初步总结和进一步指引。”孙旭培说。

4.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原侨办副主任 任启亮

五年雕琢意义非凡,运河文化之旅“永远在路上”。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原侨办副主任、作家任启亮在学生时代与张秉政相识,至今已四十多年。他认为,张秉政能够历时五年考察运河文化,与他自身的文化积累和家乡情怀是分不开的。座谈会上,他对考察团队表示敬意。

他说,《运河·中国:隋唐大运河历史文化考察》的出版,意义非凡,其中有很多困难,一是对运河的考察难度大,收集资料困难。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不一样,隋唐大运河比京杭大运河更远、更早,但名气没有那么大,另外隋唐大运河大部分都深埋于地下。做这样的事情难度更大,意义更大,尤其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对于中原文化的挖掘、对于隋唐大运河历史的挖掘更有意义。

5.淮北市隋唐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 郭云修

郭云修作为运河名城淮北市原政协主席、市隋唐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张秉政考察运河的历程一直受到他的关切。座谈会上,郭云修为张秉政对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捷足先登和无私奉献点赞庆贺。

他认为,张秉政教授呈献的一部厚重不朽的中国大运河历史文化巨著,为我们认识古运河、读懂古运河、热爱古运河、保护古运河、开发古运河、利用古运河、激活古运河、定位古运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和条件。

6.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余敏辉

余敏辉博士是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更是与张秉政一起发起行走隋唐大运河活动的“队友”。座谈会上,他认为此书的出版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张秉政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值得弘扬。二是作者缅怀运河文化之旅“永远在路上”。

“在2013年9月,他已66岁高龄时候还发起‘行走隋唐大运河’文化考察活动,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啊!”余敏辉说,更何况“三年走得辛苦,编撰著述辛苦”,尤其在左脚踝粉碎性骨折后动了两次手术,还能坚持走完全程,这得有多强的毅力啊!“张教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7.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杨庆祥

著名文艺评论家杨庆祥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茅盾文学奖评委,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张秉政的弟子。他认为,这本书和运河本身一样,不只属于安徽,它属于中国,属于世界。从内容上看,这本书是一部关于隋唐大运河的百科全书,其资料之翔实确属少见。它又不是那种简单的冰冷的知识的编撰,而是带有整个团队的生命体温和对文化、对故土、对河流的热爱,具有浓厚的人性色彩和人文关怀,不仅是工具书,也是一种创作。

“做学问是有国籍的,要有研究者的生命体验和切身感受,这一点确实在张老师的身上体现出来了。这本书不仅是一种写作,也是一种行为实践,是一本行动的大书。”杨庆祥说。

8.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谭旭东

近几年,“非虚构”成为一个热词,从非虚构文体的特点来看, 非虚构带着超文体性质。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谭旭东教授表示,《运河·中国:隋唐大运河历史文化考察》一书里,传递了三种声音:一是作者自我的声音,二是作者为历史文化代言的声音,三是作者作为文化场域在场者的声音。这三种声音的交汇,使得这部著作真实感人意气昂扬而富有生命张力。“这部书不但是一次纪实文学的阅读,还是一次对包括非虚构写作在内的文学写作的一次再思考。”

9.河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雷鸣教授

著名文艺评论家河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雷鸣教授认为,张秉政编著的《运河·中国:隋唐大运河历史文化考察》不仅对弘扬隋唐大运河文化具有重大贡献,而且对未来历史文化类书籍的编撰提供了一条思路。更为重要的是,对学者如何突破只在书斋里闪转腾挪之逼仄,而把学术做得更鲜活,有生命温度与家国情怀,亦提供了有益启示。

10.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 赵昊

座谈会上,文学评论家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赵昊教授更是从书中图片的影像传达角度,给予这部书很高的评价。

他认为,图文并茂是这部书重要特点之一,其影像传达具有系统、深度、真实、生动、美观等多方面特点,展现出观察的广度、考察的深度、表现的力度。作者研读典籍、辨析故事,科学考证、详细查问、多方寻访,记录、整理了系列影像,根据文字内容选择典型图像,既有全面介绍,又有相互对比;既有单幅,又有组照,形成了隋唐大运河纸上影像博物馆。就文化考察的影像记录与文化品牌的传播角度而言,塑造、传播了隋唐大运河的视觉形象,构建出独特的运河文化品牌。

11. 文学博士 赵家新

文学博士赵家新认为,张秉政老师是一位文人学者、文化学者,是懂摄影的民俗学家,更是一位对自己影响颇深的诗人。张老师的学术是有温度、有诗情、无功利心的学术,《运河·中国:隋唐大运河历史文化考察》是这种诗人气质的呈现,我们能从中读出一些人性的光明。此外,地理、地图研究不管是从学术上还是从国家利益安全层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像张教授这样的头上冒热气、脚上沾泥土的本土学者能够亲自走上田野,绘制地图地貌,让人深感钦敬。这次考察是一次文化的行走、历史的行走、哲思的行走。 ( 记者 邹晨光 整理 )

2019-04-10 邹晨光 整理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2710.html 1 3 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发言: /enpproperty-->